光阴流逝,曾经的梦想与渴求,都在死亡面前化为虚无。
一个人的生命画上句号,标志着他所代表那段历史落下帷幕。
然而,留给后人的思考,还远没有结束……
绍兴六年(1136年)七月,高宗让秦桧改知温州府。紧接着,在八月,任命秦桧为醴泉观使兼侍读、行宫留守,暂时参与决定尚书省、枢密院事务。
通向宰执的大门正式向秦桧打开。
努力啊,抓住机遇,东山再起,刻不容缓!
九月,在张浚等人劝说下,高宗决定亲征伪齐。
金人可以怕,伪齐不能怕,可以屈服金人,但不能屈服伪齐!
原来在我手地下混,现在狗仗人势,自己另立山头,跟我对着干,趁火打劫,抢我地盘,是可忍孰不可忍。
最让高宗仇恨的人,不是金人,而是刘豫。
高宗要离开临安亲征了,秦桧觉得应该打打进步,套套近乎,跟高宗前往,时不时在高宗眼前晃两下,免得夜长梦多,高宗把他忽略了。
秦桧请求扈从,但高宗觉得这是亲征,不是议和,他派不上用场,就没有答应。
怎么回事?难道高宗想疏远我?秦桧有些慌了。
该做做工作了,不能这么傻等着了,秦桧在想,从哪下手呢?
当然要从高宗眼前的红人入手,红人是谁?莫过于宰相张浚、赵鼎。
做工作的事情是拿不得台面上来的,秦桧就私下里与张浚取得联系,希望张浚能在皇帝面前多多保举自己。
张浚与秦桧接触不多,但对他印象还不错,毕竟秦桧当年临危不惧,冒死力争,保存赵氏的举动,已是家喻户晓。
光印象好还不够,更重要的是,深谙仕道的张浚从高宗对秦桧一再擢升中,看出了高宗要重用秦桧的意图。
秦桧必为高宗所用,为何自己不来个成人之美,把秦桧引荐一下,一来顺了高宗的意愿,二来送个人情给秦桧,日后用得着他的时候,恐怕还不少呢!
一箭双雕啊!
俗话说:一山容不得二虎。一个朝廷容不得两个宰相。宋朝的管制的弊端,为大臣们之间勾心斗角,争权夺势提供了空间。
张浚和赵鼎同为宰相,但政治主张不同,张浚主张北伐,恢复中原,赵鼎主张守住江南,保留一隅。
为了倾轧赵鼎,张浚也急需壮大自己的势力。
秦桧的主动示好,让张浚眼前一亮,这个人可以利用利用。
在高宗亲征的路上,张浚就找个机会把秦桧的事向高宗说了。高宗也早有此意,只是考虑到舆论影响,没有操之过急。张浚的引荐,坚定了高宗的信心。等到达了平江,高宗立即召秦桧前往奏事。
秦桧有戏了!
再说那伪齐刘豫,一听宋高宗亲自征讨他,急忙向金求救。
金能救他吗?此一时彼一时了,刘豫的无能让金吃够了苦头,每次两军联合攻宋,伪齐军都被宋军打得落花流水,这还不说,还严重拖累了金军。每次伪齐军在前面打了败仗,撒腿就往回跑,作为后援的金军阵脚也就跟着乱了起来,不战自败了。
没招,谁叫他们两个穿一条裤子呢!
可以说,自刘豫傀儡政权建立以来,金军没少帮他的忙,可是越帮越失望。
刘豫这等无能之辈,算是死孩子灌牛奶,没的救了。
金廷上下达成了共识,就连一手把刘豫提携起来的挞懒,也对他失去信心了。
金也不指望伪齐这个政权对自己有啥贡献了,没了利用价值,也就没了安全保障。
刘豫的求救,没能换来金的支持!
与其窝窝囊囊的生,不如轰轰烈烈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