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世主动上缴兵权,是个好榜样!
收了刘光世的兵权,谁来领导这支军队呢?
高宗这时候很赏识岳飞,把他列为重点培养对象,想让他和秦桧组成一武一文执政班子,作为他的左膀右臂,来维护他的统治。
有了这两个人在,大宋的根就扎稳了,谁也别想撼动。
金军来了,有岳飞抵御;金使来了,有秦桧接待。
现在缺少的就是岳飞在高宗面前表露忠心,因为高宗吃不准,岳飞到底忠不忠于自己?
岳飞每次朝见高宗,讲的都是光复中原,收回失地,还都开封,迎回二帝。
从来没有明确表态:誓死效忠高宗皇帝!
没有这句话,高宗心里没有底啊!
再说了,岳飞说迎二帝,可二帝回来了,我赵构该去哪呢?
岳飞只顾研究复国大计,却忽略了皇帝个人利益。
人都是自私的,在考虑问题的时候,往往不自觉的就把个人利益放到了国家利益之上。
高宗也不例外。
在没摸透岳飞的底牌前,高宗还必须倚重岳飞。
为了激励岳飞,高宗在岳飞入朝觐见的时候,就当面答应把刘光世的军队交给岳飞指挥。
岳飞这个高兴啊,一个带兵打仗的军事将领,最高兴的事情当然要属兵权扩大,统领的部队多了,打起仗来,也就更有底了。
但是,岳飞毕竟是一介武夫,只重视军事战术研究,忽视了领导科学,他天真的以为,高宗把刘世光的军队给他,就是让他好好打仗,挥师北上,匡复祖业。所以,他兴匆匆的起草一份北伐计划,呈送给高宗,算做报答高宗的恩宠。
高宗要的是这个吗?不是,他要的是岳飞那颗忠心,那颗忠于自己的心。
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高宗失望了,犹豫了,在处理这个问题上,他想听听另一个重点培养对象枢秦桧的意见。
自赵匡胤建宋以来,走的一直都是崇文抑武的路子,秦桧是通过科举考试爬上来的文人,对武将向来没什么好感,在他看来,武将的兵权宜少不宜多,特别是岳飞这样战无不胜武将,给他太多的兵权,一旦有异心,试问南宋哪个将领能敌?
我们现在讲岳飞是如何如何的忠心,可是在当时那种乱相之下,谁又能把谁看得透彻呢?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我们站在今天的这个高度,来看待历史,当然有一千个理由赞扬岳飞,有一万个理由贬低秦桧。
如果换做你是秦桧,在当时那种情景,又会做出怎样的抉择呢?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越是岳飞这样的常胜将军,越是需要提防。
秦桧建议高宗分配军队支配权时一定要慎重,不要轻易合并军队,让一个人统帅过多的军队,容易造成拥兵自重,失去控制,古往今来,前车之鉴举不胜数。
这话说到了高宗心坎上。
看来只有秦桧最了解我的心啊!高宗啧啧赞叹。
兵权不给岳飞,那让谁来领导这支军队呢?
由于秦桧没带过兵,不了解军队内部将领之间的关系,所以在高宗征求意见时,秦桧提议王德为一把手,郦琼为二把手,毕竟都是刘光世的部下,对军队情况比较了解,而且两人对伪齐战争中表现突出,从直觉上认为应该是这两个人,秦桧与这两人不接触,不可能知道他们之间有矛盾,而且他作为枢密使在张浚领导之下,他只是提点个人意见,只供参考,分量不重。
而在这件事上,最有发言权的当属张浚,由于他对伪齐战争立了大功,高宗很信任他,军事上的事情一般都听他的。张浚本人也认可让王德当一把手,郦琼当二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