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同一颗痣(2)

成都之眼 作者:鲁赫


   
  
  临近九点,会场内陆陆续续地坐满了人。但总体上仍不显拥挤。也就是几十人左右。我对面空着的沙发终于被一个戴眼镜、身材瘦削的中年男人占据。开始,我很怕他和我讲话。但不久后便发现,他也有着和我一样的恐惧。他一坐下就从包里拿出一叠稿件来看,看了一会儿又点了根烟,丝毫没有和旁人打招呼的意思,甚至也不肯抬头看我一眼。这让我稍稍放下心来。
  
  中年男人坐下后不久,有人走上了讲台。一个长得像是体育节目解说员的人,将墙角的话筒拎到讲台中央,清了清嗓子,说了一番欢迎致辞之后,开始介绍这次研讨会的几个主要议题,以及将要对这些议题发表报告或本身就在这一领域有所建树的与会者们。他每念到一个人的名字,就有人从屋内的某处站起身来,向在场众人点头致意。这时,我开始有些微微地紧张,害怕万一介绍到白先文,站起来的是我,结果被人当场揭穿了怎么办,因此暗自后悔起来。然而不知是我的祈祷生效,还是今天特别幸运——直到最后一个人介绍完毕,也没有白先文的名字。
  
  我又回忆了一阵在场所有站起来过的人,再挨个将他们又看了一遍,发觉主持人的确没有漏掉谁。一个也没有——除了我以外。说明这也许不是一个偶然事故。说不定是由于白先文的过往经历,而特意没有安排他发言。我只能这样猜测。那么邀请他参加这次研讨会,只是为了多一个看客吗?
  
  接下来进入了发言阶段。有人拿着演讲稿上台去了。我料想这会是一个有些无聊沉闷的上午。而果然也没有多少有趣或异样的事情发生。带着各地方言口音的冗长的演讲,以及每隔十几二十分钟便会响起一次的掌声构成了这个上午的全部。甚至原本打算顺便多了解一下三星堆或古蜀国相关常识的愿望也落空了——从这些文章的题目就可以看出:《对三星堆文明的历史思考》、《古蜀王都与早期古城遗址关系探讨》、《四川地区考古文化问题思考》、《巴蜀文化研究的期待》、《东西部文明的比较与遗址保护》……也许在场众人都听得津津有味,对我来说则是一头雾水。但想想或许本就应该如此,在这样一个研讨会上,当然不可能谈论其他与会者都了解的常识。
  
  我渐渐开始走神。对面的人终于忍不住几次用疑惑的目光偷偷打量我。临近中午,在他的目光注视之下,我悄悄起身,决定趁最后一个人演讲完毕,进入自由讨论阶段时,就离开这里,找个什么地方吃午饭,下午再回来。因为无论是自由讨论,还是在这里进行的午间自助餐,都避免不了要和他人交谈。我想我应付不了这个。
  
  出门后,我沿着宾馆左侧的道路往前走。早晨坐出租车从这条路上经过时,看见有家面馆,就在前面不远的地方。走了两步,在街边停下来点烟的时候,身后有人跟了上来。他先是经过我,又回过头来看我两次,最后干脆原路返回,来到我的面前。
  
  “借个火行吗?”
  
  我把打火机递给他。他接过去点了火,又递还给我,说了声谢谢,但却没有离开的意思。
  
  “你是来开会的?”他问。
  
  我点头,说是的。
  
  “我说呢,怪不得有点面熟。”他呵呵一笑,“我也是来开会的。”
  
  我打量着他,这个有点胖但很结实,笑起来眼睛立刻眯成一条直线的年轻人,可一时没能认出他是会场里的哪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