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基督教一样,摩尼教也有末日审判,他们相信当人类都获得真理之后,光明耶稣将以智慧世界之神(汉文译称具智法王)的名义再度降临,建立法庭,担任审判者(汉文译称平等王)。天崩地裂之后,爆发一场持续1468年的大火,所有光明分子将上升,彻底脱离黑暗束缚,胜利回归光明王国——这就是“三际”中的未来世界。
如果你看过电影《七宗罪》,就会记得影片最后黑人老警官说的一番话:“海明威说:‘世界如此美好,值得我们为之而奋斗’,但我只同意后半句。”我觉得这是《七宗罪》中最最打动我的一句话——我们的世界确实并不怎么完美,甚至经常可见丑陋之处,这难道仅仅归咎于人性中的罪恶吗?那么抛开人性去看看大自然,同样也是若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达尔文发现的进化论,如果照搬人类的道德来看,处处都充满了罪恶,可惜现代科学认为人类就是如此而进化得来。而今日人类社会中的种种丑恶面,也不过是复制了大自然的进化法则,或者说是复制了这个世界的丑恶面。
当然,这个世界本来就不存在善恶,大自然的任何行为都无所谓善恶,即便汶川大地震这样的灾难,造成了那么多人类的毁灭与痛苦,我们依然不能指责地球的卑鄙。
但只要有人的存在,便一定会有善恶观,也可以反过来说——人类的肉与魂,便是这个世界的恶的产物,只有“灵”来自世界之外的彼岸的神圣产物。这个世界上最复杂的是人,集中了最多丑恶的也是人,但唯一具有神性的也是人,人是充满了矛盾性的产物。世界创造了人类,或者说是这个世界的进化法则创造了人类,却也使得人类在繁衍的过程中,充满了罪恶的过程,也经受过肉体与精神的创伤。
诺斯替主义蔑视这个世界的法则,认为这个世界是出于无知而产生的,人类也产生于这个世界的无知法则——灵性除外,也只有灵性能让人类与这个世界区分开来,到达彻底的超越性。我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虽然摩尼教早已消亡近千年,虽然诺斯替主义的产生已经两千年,但时至今日依然有着不朽的意义——而自十九世纪以来,诺斯替主义早已经有意或无意地回到现实之中。学者沃格林认为,黑格尔、马克思、尼采、海德格尔都是现代诺斯替主义者,他们都在讨论改造现有世界的计划,以及对旧有的神的唾弃,并把人升华为超人与历史的创造者。
此刻,站在二十一世纪的开端,我们面临的这个世界,与两千年前的先知与先贤们面临的世界,既有许多相同也有不同之处。科学的发达并不能完全解决人类的问题,关于“我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的永恒命题,仍然没有一个真正的答案。面对看似浩渺无穷的宇宙,面对我们这个剧烈变化的社会,那里才是精神的家园呢?
以下是网友“拈花微笑”首发于汉网论坛文章中的两个段落,虽然是评价诺斯替主义另一位先贤马克安,但同样也可以引伸到所有的诺斯替主义——
“诺斯替运动是西方历史上第一次反宇宙情绪的爆发。马克安是就中的佼佼者。在之前,印度的佛陀,中国的老庄孔子早已表达了对社会的唾弃。老子的西出涵谷关,庄子的大木不材,孔子“吾与点也”,丢弃了对国家君长的责任,而回归到个人的自由。佛陀则拒绝履行武士阶层的义务,背弃婆罗门教的“正法”,而放“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的豪言。在公元前后各四百年的时间里,反宇宙主义思潮席卷了全世界。在此之前,各个文明体系中都强调了个人对秩序的服从。但人们总有忍无可忍的一天,那一天,人们会发出砸烂这个宇宙的呐喊。
我们看到,人类已然生活在现代经济秩序的铁笼中。我们看到,物质文明的弊端越来越多,而人们开始呼唤精神文明的重建。我们看到,物质财富已经让人感到餍足,而今天的社会,更加注重人的责任感。这难道不是斯多亚主义的重演?人类已经感觉到生活的无聊,物质财富的进步掩盖不了生活的空虚。转变已经开始,人们更加强调责任感。社会生活远不是为了个人的快乐,更是为了履行一个人的责任义务。那个劝导人们服从命运,服从宇宙秩序的信条再次复活了?今天的人们为此沾沾自喜,以为凭着这种德性可以去化解物质文明的种种弊端,却看不见更危险的未来。人类会有再次唾弃“责任感”的那么一天吗?反宇宙主义会再次兴起吗?在两千年前,软弱无力的宗教信徒只能仰首期盼着救主来毁灭这个世界。而今天,人类已经具有了自己毁灭这个世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