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医看病之“望”(2)

每天学点中医养生 作者:王承龙


     
  
  一是低血糖症:可导致病人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震颤等。
  
  二是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除怕热多汗外,还表现有食欲增大、吃得多反而消瘦、大便次数增多、心慌、精神紧张等症状。
  
  三是糖尿病:由于合并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常常有出汗异常增多现象,患者还伴有多食、多饮、多尿和体重减轻等症状。
  
  四是嗜铬细胞瘤:常见的症状就是淋漓多汗,多阵发性出汗,有时也可持续出汗,还可出现心慌、手抖、四肢发凉等,发作时常伴有明显的血压升高。
  
  另外,高血压患者以及更年期女性也会出现多汗。
  
  局部多汗,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你要一一对照着看看。
  
  一是自汗:常日间出汗,活动后更甚,多由气虚或阳虚所致,可服用温补之品进行调理。
  
  二是盗汗:入睡后汗出,醒后则汗止,多见于阴虚火旺、久病之人,尤以肺结核患者最多见。
  
  三是鼻汗:每在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工作劳累、讲话过多时排汗,汗液自鼻梁及鼻翼两侧渗出。多见于过敏性鼻炎及免疫力低下、易患感冒者。
  
  四是额汗:汗出局限于头额部,甚至汗如蒸笼热气,多见于身体阳气偏甚及消化功能亢进者。
  
  五是半边身汗:指半身多汗,而另半身无汗或汗出甚微。多见于青年人高血压脑病、肾性高血压症、中风、半身不遂、截瘫等患者。
  
  六是劳心汗:系指心窝部和两乳房中间部位多汗,多因忧、思、惊、恐过分而伤及心脾所致。常见于劳心过度的知识分子。
  
  七是会阴汗:汗出局限于会阴和外生殖器部位,常见于外阴瘙痒症、阴道炎等妇科病,亦可出现有异味的会阴汗。
  
  八是腋臭汗:汗臭如狐骚气味,由腋窝部的大汗腺分泌异常所致。多见于青年和中年人,女性多于男性。
  
  九是半边头汗:整个头部以鼻中分成两半,一半头出汗,另一半头滴汗皆无。此系因大病后夫妻同房,阴阳双亏并感寒所致。
  
  十是手足心汗:多发生于紧张或激动时或在公开场合说话时,常在青少年时发病,多半是精神压抑引起。
  
  此外,高烧病人的“战汗”(先见全身战栗发抖,而后汗出)为病变发展的转折点;生命垂危之际的“脱汗”(大汗淋漓不尽),为疾病转危之征象,应加以重视。
  
  三、中医的望神知病
  
  中医通过望神,可以辨别病人精气的盛衰、病情的轻重。神,指的是病人的精神状态、思维、意识、神采和表情等情况的总和。
  
  如果病人精力充沛,神志清晰,目光精彩,面色红润,表情活泼,语音洪亮,呼吸平静,则表示神气健旺,正气未伤。中医称此为“得神”、“有神”。有神,则疾病一般不太重,预后亦较好。
  
  如果病人精神萎靡,神思恍惚,目光暗淡,面色晦滞,表情淡漠,言语低沉,呼吸急促,则表示神气虚衰,正气败散。中医称此为“失神”、“无神”。失神,则病势较深重,须防疾病的突变。
  
  还可见一些久病、重病、精神极疲衰的病人,原来不想说话,语音低微,时断时续,后来突然变得很爱说话;或原来面色晦暗,突然两颧发红,如涂油彩。出现这种情况说明病情恶化,为“回光返照”之症,中医称此为“假神”,是一种败象。常是危重病人临终前的征兆。
  
  四、中医的望色知病
  
  大家都知道,皮肤的颜色因人种、年龄、日晒程度以及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主要由三种色调构成:黑色的深浅因皮肤中黑色素颗粒的多少而定;黄色的浓淡取决于角质层的厚薄;红色的隐现与皮肤中毛细血管分布的疏密及其血流量的大小有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