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于丹“人如其名”(1)

论语力 作者:于丹


于丹“人如其名”,一路走红。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上解读《论语》和《庄子》后,于丹成为家喻户晓的传统经典布道人。而据其演讲稿整理而成的《〈论语〉心得》和《〈庄子〉心得》总销量突破1000万册大关。对此,坊间用“学术超女”来形容于丹这位具有影响力的文化人,不过,于丹的走红,也让人疑惑不解,解读传统经典这事儿,很多人做过,为什么单单她红了?

很多人或许并不清楚,擅长讲述传统经典的于丹,其本职行当是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院长助理、影视传媒系主任、博士生导师。看上去充满现代感的影视传媒似乎和《论语》、《庄子》这些圣贤书格格不入,而事实上,于丹正是让今天的传播媒介为实践服务,从中取法,摆好传播者与受众的最佳位置,智慧地游弋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并用传统经典的精髓,化解着现代人的精神困惑。

《〈庄子〉心得》开篇就讲了个真实的故事:于丹的一个朋友,原来是做媒体的,后来改行做了房地产,资产越做越大,本来应该是很幸福的,但是幸福却离他越来越远,他总是担心儿子上学后会被人绑架,于是选择将家人送往国外,留下自己孤独地在国内打拼。于丹由此感慨地说:“一个只拥有10 块钱的人,他的快乐未必不如一个拥有亿万身价的人,手中有多少金钱,并不能决定它在你心里的分量。”

这就是于丹从《庄子》中悟出的“名利观”。解读经典,不单单要阐明文字包裹着的哲理,更应该知道它们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于丹立足经典又放眼现实生活。她对《论语》、《庄子》的解读,决不限于将古文转化为现代汉语那么简单,她更强调阅读经典对人心灵成长的裨益,更注重将圣贤思想的精髓,转化为实际可用的处事原则。

如今从网上搜索于丹的信息,已达530万条之多,可称之为中国个人之最。从网上随意搜索一下,就可以发现于丹的演讲足迹遍布中国各地,其中邀请者不乏各地的政府机关,而许多政府官员、企业家、大学者从不讳言是“鱼丸”。“对症下药”给现代人提供“心灵鸡汤”。从这个意义上说,于丹是一位出色的布道人,也是将孔子的教学理念成果转化为传播理念而取得成效的传播大师。

读完于丹的《〈论语〉心得》,我惭愧了,并感慨万分,可能她是成功的《论语》翻译大师,以通俗的形式翻译给大众,她让经典不再神秘,毕竟于丹没有篡改《论语》。我想劝那些老学究或称治学严谨的学者与其指责于丹,不如你也古为今用与时俱进,具体进到通俗易懂地翻译经典,加入到于丹大众传播传统文化队伍中来。假如学士、硕士学习中文,学习先秦诸子等古典文学,而在博士进入传播专业,就比中文和哲学的学者多了一个翅膀,就更会利用大众传播驾驭中国古典,去弘扬祖国的文化。于丹的《〈论语〉心得》妙就妙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孔子的《论语》和东西南北、上下古今的人和事融合在一起,有条不紊地表述出来,组成各种各样的画面,读起来深感内容丰富视野宽阔,活泼有趣,可读性大矣!我想,这就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文理”在起作用吧!

如果说才华过人、魅力独特的演说家就是今天的于丹,那么,只有现场聆听于丹演说你才能体会在电视中完全没有的信息场,现场的气氛、听众的反应、现场发挥的细节等元素没有被电视省略,完全真实展现在你面前。2007年5月在京都世界孔子学院论坛上,我现场聆听了于丹的演讲,为于丹演讲展现的惊人才华,为观众顶礼膜拜的热情感到震撼。“于丹热”的出现,从于丹演说中的过人才华中可以找到答案。出色演说令人叹为观止。所以说“于丹热”形成原因有很多因素,时代背景、国民心理、传播工具的推广等等都是关联因素。但“于丹热”形成原因中很重要的因素还有个人才华和个人魅力。对知识才华的钦佩折服,对知识女性、学者身份的魅力追逐,都是形成大量狂热追随者的原因。于丹是学术上的超级女生,能有更多的人选择追逐学术超女,总比追逐文艺上的超女更值得提倡和鼓励。追逐学术超女就是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而特殊魅力的学术超女实在太少太少了。虽然至今有人反对于丹,但声音微弱难成气候,从于丹书籍发行的奇迹,到于丹演说多次出现的爆棚奇观,不难看出主流民意和主流价值的取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