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赢了吗
当今世界的发展让我们开始怀疑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在未来能否实现双赢。我们先把这个问题放到一边。实际上,这里存在一个经济学家保守了两个世纪的、很难被发现的秘密。当经济学家声称就连传统的经济学模型都能证明自由贸易对国家有利的时候,他们是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玩弄权术。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基本贸易理论指出,在贸易中存在受益者和受害者。例如,如果从中国进口便宜的纺织品,南卡罗来纳州的纺织工人将面临失业,而其他美国人会从较低的纺织品价格中获益。斯密、李嘉图等人证明:受益者获得的收益要比受害者遭受的损失多。到那时为止,贸易问题还比较简单。但是后来,贸易问题出现了惊险的飞跃。经济学家仍然认为某些美国人获得的收益要比另外一些美国人遭受的损失大,并以此证明贸易对国家有利。那么他们做出这种判断的依据又是什么呢?
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主要的贸易反对者丹尼·罗德瑞克说:“当声称贸易对整个国家有利时,多数经济学家都无意识地为自己罩上了一层道德面纱。.除掉经济学家的面纱,他们就变成了政治达人。”
正如罗德瑞克所指出的那样,如果不告诉你是贸易问题,在其他任何背景下,我们都无法得出这样的结论。假设我对你说:“我要从你那里拿走5美元,然后给另外某个人6美元。请问这是件好事还是坏事?”没有人能马上下结论说:“哦,应该是好事,因为我们已经创造了1美元。”大家想知道在这一过程中谁是受害者,谁是受益者?这是通过什么机制实现的?
事实上,经济学家理解导致“贸易利益”的不确定性原因,但他们很少愿意去解释:贸易的收入分配效应有时候要比其效率利得大。换言之,如果一些人(消费者)从贸易中获得6美元的收益,而另外一些人(非熟练工人)损失5美元,经济学家将两者加起来得到1美元的“效率利得”。受害者遭受净收益5倍的损失,而总的来说我们“赢”了。有了这样的例子,来自于象牙塔的自由贸易利益与现实中的失业问题相对立的现象就不足为奇了。
罗德瑞克的观点很难被理解,常常被忽视,但却是不可或缺的:贸易利益的产生完全是通过贸易的收入分配效应实现的。换言之,在你看来,贸易的经济利益越大,受害者所遭受的损失就越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