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很不幸的是,这种行为模式往往会形成一个明显的循环:当群体成员变得愈发一致时(全都努力遵循组织规定),整个组织的集体思维就会变得愈加难以捉摸。换言之,对营销者来说,作为新式市场细分依据的社会群体,常常是彼此封闭而独立,无法互相影响对方的。值得注意的是,网络社群之所以能够保持高度凝聚力的特性,恰恰是导致它们拼命进行自我保护,奋力抵御外来观点和信息的原因。这一点对来自群体外部的营销力量而言,其作用尤其明显。因此,在一个观点高度统一的网络社群内,如果引入某些观点会对其原则造成冲击或改变,肯定不会有人愿意冒着牺牲群体认同的风险去这样做。
那么,新型网络群体,即社会网络的兴起到底是怎样影响公司的营销方式呢?答案就是:与传统方式截然不同,新的营销方式不再注重研究个体消费者,也不再对其进行分门别类,而是必须去理解这些高度组织化,具有自主选择能力的消费群体是如何思维和行动的,然后再把这些信息转化成商机,在群体成员之间进行口碑宣传,即以“湿润”的方式了解并进入这些新兴群体。
群体性
在理解“群体”如何运行之前,我们首先要弄明白其概念是怎样的。
社会学家爱用一个文绉绉的字眼“entitativity”来形容一个群体保持凝聚力的原因,字典上对这个字的解释是“不同群体或社会范畴的实体性的程度”,指的是某个群体对其存在意义之理性认知的感受,换言之就是群体性。如前文所述,实用主义在群体性感受中占有相当重要的成分。人们总是基于各种理智的原因去组织或是加入不同的群体,而这些原因则往往与其个人利益密不可分。加入某个群体必然要为其成员带来某些好处,否则这样做还有什么意义呢?
早在远古时代,人类的大脑就告诉我们的先人要团结起来求生存,这便是实用主义思维的明证。当然,人类先民组成群体的目标比较单纯,开始是合作狩猎,后来是集体耕作,另外再就是保证安全和出于方便婚配的需要了。
然而近年来,大家越来越多地开始研究人们为何会加入某个特定的社会群体,例如,网络社群。牛津大学研究人员把人群的聚集定义为“当所有成员意识到其作为群体存在的身份时;当他们认为该群体可满足其需求时;当所有成员可共享某个目标时;当成员之间相互独立,喜欢参加群体活动,并且愿意和群体一起成长时”的一个圈子或一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