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投资理财的模式

基金致富之道 作者:宋三江


投资理财的模式:自主投资不如基金投资

2004年年初,中国A股市场在历经2001年以来(上证综合指数曾经高达2245点)的惨烈下跌和熊市调整之后,终于迎来一次像样的反弹,当年1月份的上证指数由1300多点一路攀升至4月份的1780多点。当时,股民和基民投资热情极度高涨,每月新开股东账户人数高达好几万。2003年投资业绩优秀的海富通基金公司和刚刚成立的中信基金公司,都双双募集了超过百亿元的股票基金,我所在的华宝兴业基金公司也赶巧在“牛尾”期间的4月底5月初,募集了一只超过50亿元的股票基金—多策略增长基金。当时,我动员三位朋友投资基金,在听完推介之后,他们采取了三种不同的方式响应我的投资号召。如今,三年多过后,他们得到了迥然不同的投资结果。

我暂且将这三个朋友称之为张三、李四、王五。张三尽管只是中学毕业,但他是多年的老股民,股市基本面、技术面都很精通,眼看股市机会重现了,听说我们基金的年度预期收益率只有9%~10%,觉得还是自己操刀为妙,想到前两年股票深套其中,哪里等得及也看不上年度涨幅只有股票一天涨幅的股票型基金—老牛拉破车到猴年马月。于是,他就像过去一样听消息、跟庄家,乐此不彼地炒股票。先后在梅雁股份、超声电子等股票上来回折腾。为了防止“内人干政”,张三与妻子分立账户,开展炒股比赛,全力比翼双飞。李四大学毕业,刚刚入市感觉良好,既知股市机会重现,又知基金经理毕竟技高一筹,于是,他就决定尽量探听基金重仓股,跟随基金搏击股海,岂不妙哉?3年多来从“五朵金花”到消费类股票,再到有色金属股票,他步步紧跟,时时博弈。王五医学博士毕业,从未投资股票,但深知隔行如隔山、术业有专攻的道理,于是,他完全听从我的建议,认购华宝兴业旗下的新发基金和存续基金(消费品基金)各一半,3年多来,除了咨询过两次基金对账单问题之外,从不主动为之欣喜或为此忧愁。

3年之后,张三、李四、王五“各得其所”:张三仍在股海不见翻身,老股票未见完全解套,新股票也赔多赚少,2006年赚的钱2007年又赔了回去,而且夫妻之间还争吵不休,几近离婚;李四则炒股比打工还累,落得个不赔不赚的结局,要不是2006年和2007年上半年的牛市行情,保本也堪虞,差点竹篮打水一场空;王五则举重若轻,收获甚丰,新老基金都获得了2~3倍的投资收益率。

投资模式不同,盈亏结果迥异,是什么原因呢?是偶然现象还是必然结果呢?在我看来,任何投资领域(股票、房产、外汇、期货、黄金等)都存在三种投资模式,其一是自主投资,其二是顾问投资,其三是委托投资(其中最典型的是基金投资)。除了少数职业投资者或财运极佳者之外,对于大部分投资者来说,最终的结果必然是自主投资不如顾问投资,顾问投资不如基金投资。仍以投资股票为例,自主投资者往往倾向于自找“牛股”,追涨杀跌,自主投资者白马股看得准,不过拿不住;黑马股看不准,更难拿得住。因此,指望自主投资股票赚钱,实际上是在玩一种胜算概率很小的危险游戏。顾问投资者往往指望聘请或请教的投资顾问是“牛人”,“牛人”自然能够找到“牛股”,且不论形形色色的股评家是不是“牛人”,单从他们收取佣金以糊其口的生存方式来看,其“牛性”也值得怀疑,加之我们对“牛人”半信半疑,“牛人”对我们也未必情有独钟,投资结果自然也好不到哪去。委托投资者最典型的是基金投资者,他们倾向于寻找金牛基金公司或者金牛基金经理,只要基金公司不是太烂,基金经理不是太差,一般来说,长期投资结果必然较为稳健和优异。撇开短见或者偏见,长期来看,发生在张三、李四、王五身上的剧情将来还会继续上演,也就是说,中国和外国、理论和事实都将再一次证明,基金投资比顾问投资更值得信赖,顾问投资比自主投资效果更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