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走进节目组(9)

咱们的天气预报 作者:宋英杰


和热带气旋一样,每一种天气系统,都可以分为发生、发展、消亡三个阶段,所以天气系统在不同国家或地域带来的影响或造成的利弊就大相径庭。也许最开始的时候,它只是一个相对温和的热带低压,在热带海洋上徜徉;但是当它不断地向温暖的海域移动并从中汲取能量之后,它就有可能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凶猛的台风或是飓风或是特强热带气旋,而它带来的则是破坏性甚至毁灭性的灾难;当它登上陆地,被地面的摩擦力消耗殆尽之后,它又会逐渐弱成一个普通的低气压,又有可能带来久违的甘霖。

看来,我们无法一概而论地来定性天气系统的好或坏,也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评判它。

天气预报:报与不报;准与不准

有时候朋友会问我们:“为什么你们的天气预报那么不准呢?”最初听到这样的问题时,我总是很忐忑、很赧然,现在,我更多了一些无奈。

天气预报,当然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告知公众即将出现的天气状况。“告知”这一部分特别重要,在信息越来越公开、越来越透明的今天,天气预报当然也要做到尽可能地把专家通过分析得到的最新、最可能出现的结果告诉大家。但是,作为一种预测,作为一种对未来的揣摩,天气预报肯定是包含一定风险的。

气象学可以说是一门经验学科,它建立在对丰富的气象历史资料分析的基础之上,进而推论天气要素对天气的影响。它又是一门很复杂的学科,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简单的风雨雷电、阴晴雨雪,无一不是在各种要素综合作用下所出现的。也正因为它的复杂,才让未知的天气有了多种可能。

当出现多种可能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专家会分析最可能出现的情况。但有的时候,天不遂人愿,也许某一个角落里扇动的小小蝴蝶翅膀,就会让事实的发展与预测不符,甚至还会相去甚远。

我想很多朋友,特别是在北京的朋友,应该记得“麦莎”这个名字吧。这是一个台风的名字,在2005年的夏天,它差点给北京带来10年一遇的强降雨。

2005年8月6日,“麦莎”登陆浙江,随后一路北上。在8月7日下午,我们得到气象台的最新预报,“麦莎”即将影响北京,北京未来3天的城市预报显示的都是暴雨的符号。经过当天《天气预报》节目主创人员的分析沟通,在节目当中,主持人宋英杰掷地有声地表述:“台风‘麦莎’即将影响北京,北京未来3天都会出现暴雨,这将是北京近10年来最强的降雨。”面对这样突如其来的天气变化,北京全面应急,京郊4万人待命转移,17座病险水库空库迎汛,1000辆公交救援客车紧急待命,地铁做好了临时封站、短时停运的准备,卫生部门紧急发布汛期水污染预警。此外,北京市还调整成立72个防汛指挥部,全市动员防汛抢险队伍30万人,其中驻京部队万人,专业抢险队伍100多支。然而最终,预测中的持续性暴雨却并没有出现(见图3-41和图3-42)。

也许,这件事情让人觉得讽刺,但是换个角度想想,气象专家们当时面对以下几种可能:1)“麦莎”不会影响北京;2)“麦莎”会给北京带来少量的降雨;3)“麦莎”将给北京带来持续性强降雨。专家们对这种可能性的选择就显得格外重要,这个时候,如果情况跟实际相反,如果气象台的预测是北京阴天,而实际上出现了持续性的暴雨,那么北京将会遭受什么样的经济损失呢?应该远远会超过启动应急所需要的资金吧。

当面对这种“报与不报”的选择时,气象专家要承受更多的心理压力以及舆论压力,因为他们需要承担“准与不准”的责任。

“误报”当然是气象部门的失职,但是如果为了稳妥起见而“不报”,恐怕带给公众的损失会更大。

我们说这些并不是给天气预报的“不准”找借口,作为《天气预报》节目的成员,我们也希望我们能给大家提供最可靠有效的气象预报信息,并且我们也一直在努力。当然,在努力的过程中,我们也希望各位观众能够给予我们多一些包容和耐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