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刻骨铭心的亚洲金融危机(8)

中国经济十年螺旋 作者:中央电视台《中国财经报道》


 

从这一不对称信息分析得到的基本结论是:亚洲金融危机是一个系统性崩溃。这个崩溃是由金融和非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状况恶化,加重了不对称信息问题而造成的。其结果是金融市场无法将资金导向有生产性投资机会的人,造成对这些国家经济的破坏性影响。

上述关于亚洲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成因的不对称信息分析,可用于总结几个教训,以防范此类危机再次发生,以及在发生危机时我们该做些什么。从危机中总结的第一个教训是应该通过政府合理的干预使金融系统恢复稳定,对新兴市场国家来说,这需要国际最后贷款者。第二个教训是国际最后贷款机构必须制定合适的贷款条件,从而避免形成造成金融不稳定的过度道德风险。第三个教训是,虽然资本流动与危机有关,但这只是现象,而不是造成危机的根源,所以外汇管制对于防范今后的危机不大可能奏效。第四个教训是钉住汇率制对新兴市场国家十分危险,它使金融危机更易发生。我们分别来阐述这几点。

我们已经看到,金融危机发生时金融系统的信息失灵导致经济的灾难性后果。为复苏经济,金融系统需要重新启动,以便将资金导向生产性投资事业。在工业化国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扩张性货币政策或通过最后贷款来完成。

不对称信息观点认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中央银行并不具备这种能力,因此为了应付发生在这些国家的金融危机,就需要在国际上存在一个最终贷款人。然而,即使存在这样一个最终贷款人,最终贷款人的行为也会引起严重的道德风险问题,从而增加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国际最终贷款人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道德风险问题,就可能把情况搞得更糟。

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金融体系有自己的制度特征,这就使得中央银行很难推动经济从金融危机中复苏。前面已经提到,许多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债务以外币计值,而且,它们过去有过不稳定的高通货膨胀,债务合约的期限都很短,而扩张性货币政策又会引起预期通货膨胀迅速攀升。

作为其制度特征的结果之一,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中央银行在面临金融危机时无法通过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推动经济复苏。设想一下,在一个具有上述制度结构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里,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在这种情况下,扩张性货币政策很容易引起高通胀预期和本币急剧贬值。我们已经看到,本币贬值导致公司和银行的财务状况恶化,因为它们债务的很大部分是以外币计值,由此债务负担加重,净值下降。而且高通胀预期会使利率上升,原因在于贷款人补偿其购买力的损失。我们也看到,利率上升引起利息支出增加,而同时居民和公司的现金流入都下降了。这又使居民和公司的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银行业潜在的贷款损失也增大了。

在一个具有上述制度结构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里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最终结果是居民、公司和银行的财务状况都受到了损害。所以,扩张性货币政策导致财务状况恶化,并使金融危机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更加复杂化。由于类似的原因,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中央银行作为最终贷款人的举措,可能不会像工业化国家那样成功。当美联储进行最终贷款人的操作时,比如1987年美国股市崩溃时,市场情绪并不认为这会导致更高的通货膨胀。然而,在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却并不是这样。通过以往的通货膨胀记录,中央银行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向金融体系贷款,扩大国内信用量,可能引发对通货膨胀失控的担心。我们已经看到,如果通货膨胀预期上升,将导致利率提高,本币贬值,现金流和财务状况恶化,这一切都使得国家经济从危机中复苏更加困难。

在一个具有上述制度结构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最终贷款人角色的作用很有限,因为中央银行现在的贷款是一柄双刃剑。

上述观点认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中央银行只有有限的能力从金融危机中解救自己的国家。事实上,经济的迅速恢复需要国外的援助,因为从国外获得的流动性不像本国当局供给的那样会导致不利的后果。国外援助不会导致通货膨胀,从而不会通过现金流损害财务状况,这有助于本币币值稳定和改善财务状况。

既然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需要最终贷款人,而后者又不能产生于国内,只能由国外提供,这就为国际最终贷款人的存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