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洞见七,多样化的中国心(2)

像中国人一样思考 作者:张海花


小皇帝和小皇后--年轻的一代人,生于70年代末至80年代,是80年代只允许父母生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的结果。这一代人已成为劳动大军的一部分。人们一般都认为他们这一代人沉溺于自我,缺乏责任感,丢失了传统价值观,负担过重(要赡养父母和祖父母四人--这一责任传统上是由兄弟姐妹共同分担的),而且曾因父母的全部关注集于一身被宠溺。

鸟巢一代--生于90年代,由于100多万年青人为北京成功举办的奥运会担当志愿者而得名。他们不仅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友善,而且还以某种方式让他们的中国同胞惊艳,因为他们身上体现出了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对传统文化的自豪,对中国经济的信念和信心以及为政府增光的兴奋。

“70后”、“80后”和“90后”的区别--人们认为“70后”和“80后”相对更信奉唯物主义,而“90后”则更多地为了标新立异的个性和自我表达而奋斗。举例说明,很多“90后”采用了一种被称为“火星语”的上网语言,它的词语是英语字母、中国汉字、网上俚语和符号的混合体。多数老师和父母不懂这种新“语言”,因此它已成为学生们私下沟通的有效方式。除了私密性以外,它还赋予他们一种“身份感”。( 来源:chinaview cn2008年5月)

海归和海带

“文革”期间,大陆人可以到海外旅行或学习。有极少数人被政府派往前苏联,但由于两国关系的变化很快被召回国。中国的国门对所有外国人紧紧关闭着,包括海外的华人。只是在过去的30年中国才逐渐让“最出色和最聪明的人”去国外学习和工作。很多人离开祖国去海外深造,现在已学成回国。

最早回国的人(多数年龄在35~50多岁之间)很受欢迎。他们被称做“海归”--学成归国后帮助祖国快速发展。对这些“海归”人们求之唯恐不得,他们纷纷在各大公司和政府部门找到了好工作,受到高度赞誉。

然而随着归国人数的渐渐增多,交流逐渐密切,中国也开始意识到并非西方的所有东西都是值得接纳的。那些从为了迎合中国留学潮而快速扩张繁荣起来的工商管理学院毕业的留学生开始不那么受青睐了。对他们的描述也变成了略含贬义的“海带”了。

美籍华人

在澳大利亚和美国的第一代或第二代华人移民通常被称为“澳洲或美国出生的华人”(ABC)。他们也许在中国文化背景下长大,但可能听不懂也不会说普通话。大多数人在成长过程中很少接触(或从不接触)中国大陆文化,西方人在中国大陆与这些人共事时需要格外注意。和你一样,美籍和澳籍华人或许也有同样多的文化和商业障碍需要克服。

港澳台华人    

1997年香港回归以前,大陆人不经审查一般不可以去香港。现在越来越多的大陆人去香港和澳门旅游,然而文化的交融仍处于初期阶段。而台湾地区和中国大陆之间自2009年开始才有定期直航。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