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原因之五,一切尽在不言中(2)

像中国人一样思考 作者:张海花


多年以来娃哈哈和达能一直被誉为“天作之合”。基于来自达能的财政支持,娃哈哈的销售额从1996年不足1亿欧元到2006年的18亿欧元。与此同时,达能也获得了财政上的突破(2006年中国市场给总公司贡献了1000万欧元的利润,占集团总利润的10%)。本来是4500万美元的投资换来5个合资公司的51%的股权,后来合资企业发展到了逾40个。

然而,2007~2009年持续了两年半之久的中法两方的争论,在世界范围内对簿公堂的相互诉讼,很明显地告诉我们这场“跨国婚姻”其实早就有问题了。长期任职娃哈哈董事长的宗庆后对媒体承认:“我只是很单纯地忍受着很多事情,希望有一天这些会烟消云散。”中方没有在一看到需要时就与法方沟通,而是采取了“中国式的方法”绕过问题。在这个苦涩的争端初始之时,达能似乎震惊于这一状况。一个合资公司经理哀叹说范易谋( 达能方合资公司董事长)根本没见过一半以上经营合资公司的中国总经理。

2007年8月,双方结束了长达数月的谈判,但没能解决究竟谁拥有娃哈哈这个品牌。达能在加利福尼亚对由宗庆后亲戚掌管的一家公司提起诉讼。而这个诉讼案更加剧了双方之间的口角,并演变成了一场当时看来异乎寻常的争斗。中国和法国的领导人甚至在2007年首脑会议上提及了此事。

整个争论过程也正透露了双方对待交流沟通的不同,达能(通过他们的公关公司上海奥美)把焦点集中在他们的法律权力以及中方的举动如何违背协议并损害了股东的利益上;而娃哈哈则声明达能是要窃取一个知名的中国商标,其所有指责都是无稽之谈,要求政府“挽救民族品牌”。

一个中国记者曾用“鸡同鸭讲”来形容这件事--中法双方都在一相情愿地说着自己的故事版本。 不同寻常的是,我们发现,无论是西方媒体还是国内舆论在追踪报道这件事上,意见都非常公允。 

2009年9月,双方发表了联合声明:娃哈哈买回当初达能用于投资合资公司的51%股份,从而结束了所有相关的法律程序。长江商学院的滕斌圣教授评论道,双方相互严重的不信任以及颜面尽失使得原来“在中国最成功的联盟之一”变成一个失败的合资合作关系的典型案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