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仔细听完工商联各位负责人的发言之后,毛泽东在座谈会上再次强调,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要有准备、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我们需要有充分的准备,包括思想准备、宣传教育等许多工作在内,要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而不是一阵风,以免招致可能的某些损失。我们要力求保障损失越少越好。所以,核心分子非常重要,有核心才能有领导,才能达到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要逐步引到那一步,首先就要先有先进分子不动摇,然后逐渐使更多的人把怀疑、犹豫、动摇减少。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总是要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这样看起来慢,实际上反而快。早两天我跟朋友们说过,就是要做到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这样的话是好话。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就比较自然。这不是‘听其自然’的那个‘自然’,而是讲,经过说服,经过教育,经过批评,克服许多困难而达到的‘自然’”,“总而言之,社会主义改造要减少损失,要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要充分准备,准备工作越充分,这个事情就越能办好”。
为了贯彻座谈会的精神,1955年11月1日至16日,全国工商联在北京举行了一届执委会第二次会议。会议讨论了中央提出的“逐步地、和平地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方针,对资产阶级私有生产资料的“赎买政策”,以及在公私合营企业中逐步推行定息办法等问题。会议期间,周恩来、陈云和陈毅等中共中央领导就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做了报告。周恩来指出,“我们可以在大约十五年左右的时间,用和平的方法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资产阶级有所有制转变成为全民所有制,把小生产者的个体所有制转变成为集体所有制”。陈云在讲话中指出,要好好安排资方人员的工作,不能让他们坐“冷板凳”,应该让所有的资方实职人员和资方代理人有妥善的职业。“全国工商联、各地工商联和同业公会的人员应该吸收参加到专业公司工作”,“工商界朋友的道路是宽广的,饭碗是有的,不仅本厂、本公司可以安排,而且只要适当还可以到其他行业中去。因为政府需要工商界的人帮助工作,工商界的朋友们可以把今后努力的方向转到这一方面来。”
在毛泽东的谈话和上述人员讲话的推动和鼓舞下,会议一致通过了《告全国工商界书》,充满激情的发出倡议:“我们应该认识: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来说,肯定最后是要被消灭的,这是对国家对社会有利无害的;但是我们工商业者个人,并不随着阶级的消灭而消灭。人是可以变的,是可以逐步改造的。我们许多人在这几年中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今后,只要我们积极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并继续在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上不断前进,逐步加强自己热爱国家、热爱人民的思想觉悟,严格地遵守国家的法律,逐步培养自己的劳动热情和劳动技能,我们就有可能对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更多的贡献,就有可能逐步地改造和提高自己,最后参加到工人阶级的光荣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