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惊醒梦中人,梁伯强一拍大腿,可找到方向了。给产品赋予人文性的东西,不就是把冷冰冰的指甲钳,做成人人都需要的个人护理用品吗?
所以他决定将需要被人想起而且没人嫌多的“名片”和容易被人想起但每人只需要一个的“指甲钳”结合起来,于是一个刻着赠送人名字、头衔和电话号码的薄片指甲钳从此诞生了。
起初,梁伯强给广东中山周边的保险业务员和政府官员免费定做了大批名片指甲钳。这些交友广阔的人就是“非常小器”产品免费的营销渠道。在北京铁路局首次实现安全生产1000天时,给全局47万职工每人发放的颇具纪念意义的礼物便是一套“非常小器”的指甲钳。
这样的模式被一次次地证明成功了,而现在“非常小器”在国内的销售额有60%是通过企业订购完成的。国外的模式则相对简单,梁伯强说,一个国产品牌要进入国外不是件容易的事,尽管“非常小器”出口与内销比例为55%∶45%,但产品在发达国家主要还是做OEM。
“‘非常小器’与全球前两位韩国企业的销售额还有1/4之差,距离已经不远了。大概2年后,我们就会成为全球第一。”梁伯强说。
创办学院,“孵化”老板
梁伯强在2004年底开始投资建设自己的渠道,推出了一个叫“315老板孵化计划”的项目,就是指,用3年时间、投入1000万元、培育出500个老板,也就是加盟商。但和一般特许经营的模式不同,募集加盟商通过的是招聘广告,而不是招商广告,而且学员免费带薪培训,培训结束后还可得到一笔创业基金。后来公司成立了一个“D&A商学院”,将培训系统化、常规化,学员们结束培训后,回到各自的城市去建立圣雅伦专卖店,以此为基地来开展团购业务。
在渠道建设计划的构思中遵循的思路是:长期的系统培训除了培养加盟商的销售技巧外,更能培养对企业文化和产品的认同,增加忠诚度;而创业基金的设立有助于提高加盟商的积极性和风险承受能力。经销商打开局面不容易,但一旦扎下根来,所发挥的能量也是传统渠道不可比拟的。
“315计划”最初的进展并不算顺利,许多年轻人虽有热情,但对市场阻力缺乏准备,而且缺少社会资源,难以打开局面。从第二期学员开始,培训策略开始调整,更关注学员的年龄资历、经济条件和社会背景。有一个细节是要求学员自带笔记本电脑来学习,此举也是设一个门槛,考察学员的经济能力和投入程度。到2005年下半年,“315计划”的效果开始凸显。“出炉”的学员已经达到100多人,其中有大约50位加盟商已经“成活”,月营业额最高的一位甚至达到200万元。圣雅伦的网站贴出了“本期招生已满”的告示。渠道建设计划初见成效。
执著追求,大器晚成
在指甲钳给梁伯强带来事业的转折之前,梁伯强还是一个落魄的生意人,更早些的时候他还做过美术编辑和技术工。
梁伯强曾两次漂泊澳门,先后在牛仔布洗水厂、仿古家具厂、首饰厂做工人。最困难的时候,他每天只吃两个盒饭,晚上睡在牛仔布堆上。虽然没有明确的人生规划,但追求财富的单纯愿望对梁伯强来说从来没有停止过。
梁伯强获得了澳门身份证,受命于一家香港首饰老板,回内地创业。不到一年时间,工厂发展到600人,很快又扩展到1000多人,规模初具且业务兴旺。
但他没料到希望之门在一瞬间豁然敞开,却又在一刹那轰然关闭——香港老板常驻广州的弟弟违反来料加工规定,将必须100%出口的原料产品在国内销售,构成走私罪,海关随即查封了工厂。而梁伯强也被误以为是工厂老板,被捕入狱。
此后,他还创办了一个作坊式家庭工厂,并与当地政府建立合资企业。但由于决策、管理不当,企业最终陷入困境。
对梁伯强来说,回首以往的经历并不是十分痛心的事情。那些岁月带给他的不仅仅是回忆,更多的是经验和耐力。梁伯强一直强调自己的成就来自于当初的“执著”,尽管他并不认为目前的他已经成功了。他觉得企业的成功在于持续的生命力,而要达到这个境界是没有期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