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迈出职业选择第一步(1)

成长 作者:侯章良


第五场景——时间:1994年夏地点:校园——企业对话主题:把握机会——首先要识别机会,站对立场,定义成功。

四年的大学生活一眨眼就快过完了,在大学里,我的知识储备增加了不少,眼界也开拓了不少,我相信自己的能力,但是对于踏进真实社会我既有期盼又颇为踌躇不安,毕竟这将是我人生的一个关键选择。到底该怎么做呢?

六月的北方炎热而干燥,似火的骄阳泛出几分焦躁,恰是这个时期,我就要迈向真正的人生舞台。看着即将离开的校园,心里又伤感又期待,这个时候手机响了,寝室同学告诉我,说我的一个熟人让我中午12点去学校旁边的咖啡馆吃饭。

会是谁呢?在这个异乡的城市除了同学老师,我没有其他认识的人啊。谁会在这个时候找我呢?还好中午很快就到了,我马上就能见到这位神秘人物,满足我的好奇心了。

12点整,我来到了咖啡厅,一个熟悉的面孔朝着我微笑。

“爸爸?怎么是你?”我惊讶极了,真没想到父亲会千里迢迢跑来看我。

“儿子,没想到吧?”爸爸递给我几本图书,还有一套西装,“给你的礼物,庆祝你毕业!”

“爸爸,我……我马上就可以毕业回家了!”看着爸爸递给我的礼物让我特别激动,但我也不明白父亲怎么会在这个时候来送我礼物。

“坐,我们来一次特殊的谈话,今天的谈话是两个社会男人的谈话,是朋友式的谈话。”爸爸认真地看着我。

两杯浓咖啡,两个男人,两种心情,背后是轻音乐。

“儿子,毕业在即,爸爸觉得有必要和你有一次倾心畅谈,算作征途前的加油吧。”

“谢谢爸爸。真的太谢谢了。”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父亲的到来,让我觉得既温暖又安心,看着父亲慈爱的面容,信任的目光,我的心都是暖暖的。

“爸爸这次来看你,是想了解一下你对进入社会是怎样准备的?说实在的我那个时候是有些惴惴不安的。”

“我也是,诱惑太多了,都不知该如何选择了。”我知道,父亲又一次在这个绝好的时机要给予我指导了,我向他坦诚了自己的困惑,期待着父亲指导我选择一个最好的答案。

“看来有很多企业希望你加盟喽?”父亲微笑着问道。

“嗯,所以在选择上反倒不知该如何是好了。我的不少同学都是靠抓阄来选择企业的,还有的同学签约了几家单位,最后一家也没有去,重返校园读研究生了。也有人劝我读研究生,可我却希望能够在企业里锻炼几年,然后再做打算。还有一种选择是出国留学。现在我可以选择的企业有几个,但我还没有真正拿定主意呢,这个决定比较难下。”此时的我真希望父亲能给我做个决定,我总觉得他的决定应该是正确的。

不过父亲没有帮我做出选择,反而跟我说了下面一番话。

“的确如此,对于年轻人来讲,人生的机会出现得越多则越意味着一种危机,多年之后,一旦你们遇到逆境,就会不自觉地以为当初若是选择另外一条路,情况便会大有不同。于是很容易自怨自艾,甚至自暴自弃。事实上,无论你选择哪一条路,倘若应对失当结果都会是一样的。其实选择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的体现,从企业管理层面上讲,这就是一次方案决策了。民间的俗语讲: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这虽然是一种狡黠的智慧,却也客观地反应了行业发展对一个人的影响。因此,你的审慎选择是有必要的。”

“但是你还应该看到,现在科技发展之快,已经逐渐突破了行业的垄断局面,很多行业都处于交融状态。事实上行业对一个人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小了,加之中国在未来几十年都将是世界市场的焦点,不管任何行业都会有很大的发展机会的。就如基础建设这一项庞大的市场,中国的路政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才展开,而欧美发达国家的这一建设任务已经到了尾声。你可以看到,西部开发政策的出台,港商已经将自己的视野投向了中国西部,未来的大市场今天才开始动土,20年后就会绽放。世界级的大企业都是借这样的春风造就的,时势造英雄,时势也造就世界级的大企业。我举这些例子,就是为了说明未来最庞大的市场在中国,在我国商业上的机会是无处不在的。不过任何行业未来可期,未来可为,都不是纸上的事情。”

“是啊,我也因此踌躇的。微软、IBM、松下……好多国际型大企业都到我们学校网罗人才,而且待遇特别优厚。而我们国内的企业反倒招的人少,待遇也不够高,我也认为中国企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国内企业好像不缺乏人才的状况呢?”我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是啊,一流的人才进外企,二流的人才进民企,三流的人才进国企,大学生择业的这种局面已经维持了很长的时间。这与中国市场的进程倒也匹配。不过,从这两年看来,我觉得这种情况已经大有改观,过去留学国外的人多数选择定居国外,而这几年来,留学人才返巢率很高,当然,国内的留学保护政策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市场的吸引力和文化的认同感。现在国内企业也有了不少的优秀人才。”

“其实我也有出国留学的念头,您看,现在海外归来的学子这么多,那竞争一定很激烈了,他们可是有‘国际思维’的啊。”我对父亲说出了自己想留学国外的打算,因为我的不少同学都选择了出国,我也觉得这是一条不错的路。

“国际思维?不是有句话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全用了国外思维那就麻烦大了,中国特色就是中国特色,到中国就要按中国文化的特点办事。因此出国留学也并不一定会适应中国的企业,现在很多外国企业采取的策略都是与中国公司合作来拓展中国市场,这背后的缘由就是借助中国公司的文化和市场背景。你说的这个人才竞争激烈肯定是存在的,但我可以肯定地说中国市场不够规范,要理顺这个市场秩序靠的还是国内人才。所以,即便你没有出国留学,自信还是要有的,但更要谦虚向他们学习,不断地融合,很多年后,彼此间的合作一定会出现,而且,这个合作的基础也会比较稳固,因为彼此文化背景相似,认同感比较强,节奏上也能够保持平衡。”

“你们这些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靠着一股激情,以萌动未明的心步入社会,十之七八的人是要走上那么一段弯路,才知道人生原本需要一个合理的定位,但是这代价对于一些人来说往往沉重不堪。所以,你首先担忧的重心应该放在自我能力的锤炼上,而不是抱怨是否拥有机会,以中国30年可期的庞大市场,机会满布于角角落落。关键是能否识别机会,站对立场,定义成功,锻炼能力和把握机会。”

“那什么才算得上机会呢?站在何种立场上才是合适的立场呢?应该如何定义成功、锻炼能力呢?”我觉得父亲的话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