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义无反顾:30美元闯美国(1)

风起潮涌:一个明星风投家成长史 作者:张向荣


“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这是一句著名的话,也是电影《北京人在纽约》的题词。

美国,无数淘金者梦想的乐园。但是当你置身其中,也许会发现:异乡的月亮并不圆,并不亮。

怀揣着30美元,汪潮涌义无反顾地来到美国。机会是难得的,但留学的酸甜苦辣,只有他自己才最清楚。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两年留美生活结束后,伴随着汪潮涌的依然是那个破旧的箱子,但是丰富而先进的知识、理念、智慧和经历足以让瘦弱的汪潮涌坚强挺立。

孤独的飞机场

很多人都梦想着出国,但是当机会真的来临,就要离开这个生你养你的祖国,离开这片熟悉的故土,踏上一个陌生的国度时,真的可能是百感交集。

怀着对梦想的追求,对未来的期盼,同样怀着对父母、亲人、朋友和祖国的留恋,20岁的汪潮涌即将远航。而他身上只有30美元,伴随他的是一个用了多年的破箱子。其实,他本来是向国家借了50美元的,但好心的他又借给同学20美元考托福,所以现在他仅有的财产只剩下30美元。

巨大的飞机场,宽敞的候机厅,来来往往的人群,依依不舍的离别,眼泪、倾诉、拥抱等。然而这一切都不属于汪潮涌。几张美元、一个箱子、两个同学,这就是汪潮涌的全部。汪潮涌甚至用“悲情”两个字来形容他的离别。

那个年代,出国留学不像现在这样容易和大规模,也没有什么中介机构来操作。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的确出现了一股出国潮流。只是这股潮流所覆盖的大都是当时的明星和高级知识分子。所以,在机场,人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出国的留学生都是前呼后拥的。父母、亲属都来送行。

然而,汪潮涌家里面经济条件比较困难。父母再也拿不出更多的资金来支持他了,更不可能从武汉到北京来送他。

那天,风和日丽。汪潮涌拎着一个大箱子,口袋里揣着30美元,两个最好的朋友一左一右,把他送出了海关,目送他登上了飞往美利坚的飞机。说来的确显得悲情。可如今也成了他记忆中最美好的一幕。

汪潮涌说,因为这不仅是他第一次出国、第一次坐飞机,而且是第一次穿西装、第一次穿皮鞋。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明天是什么,汪潮涌并不知道。但是他说:“正因为是这种第一次吧,所以初生牛犊不怕虎。我对前程倒是没有太多的担忧,就觉得一切都会有的。而且,因为我在大别山那段经历,使得我一直认为,再坏的境况我都能够坚持过来、能够承受。所以,我想那种日子都能过来,到了美国我还怕什么呢。所以,上了飞机就义无反顾地到了纽约。”

飞机起飞了,带着这个大别山走出来的儿子,带着这个无所畏惧的年轻人,带着希望与梦想,冲进碧海蓝天。身后,只留下一个孤独的飞机场。

下一站,新泽西。

出师不利:不懂股票的工商硕士

下了飞机,走出杰弗逊机场。汪潮涌一下子懵了,满街是金发碧眼、操着英语的美国人,而自己却已经成了地地道道的“外国人”了。这时汪潮涌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真的到了美国。

机场离罗格斯大学还很远。饥肠辘辘的汪潮涌想着先买点吃的填饱肚子才好。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小店,一问:一袋方便面0.89美元,一块豆腐1.00美元。和所有初到美国的中国人一样,汪潮涌迅速在心里把此价钱换算成人民币,在足足惊叹了几分钟昂贵的价格之后,汪潮涌毫不犹豫地放弃了。他身上只有30美元。

罗格斯大学在哪儿?汪潮涌举目无亲,欲问无门。他铺开地图,在标满密密麻麻的英文字母的地图上,花费了半天力气,终于找到了这所大学。可是结果更加让他泄气:机场离学校很远。

汪潮涌鼓了鼓勇气,准备第一次在外国的领土上用英语和外国人交流,检验自己水平的时候到了。毕竟,在国外生活,语言是第一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