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全球扩张,增强技术(1980~1989年)

三星崛起之道 作者:彭剑锋


 1. 全球扩张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为了扩大出口市场,抑制贸易保护主义,强化本国产业的升级,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降低劳动力成本,韩国政府采取“出口导向”的经济政策,并鼓励国内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建立海外生产基地策略。韩国政府通过财政、金融等手段鼓励本国企业向外扩张,并在信贷、税收和保险制度等方面给予优惠。

1978年,三星半导体和三星电子成为两个独立的实体,三星公司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开始向全球市场提供半导体产品和家用电器。1983年12月,三星成功开发出64K动态随机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超大规模集成芯片(very large scale integration,VLSI),并由此逐步向世界半导体领域进军。在此之前,三星只是在本国市场生产半导体产品。随着韩国工资水平的提高和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加入出口加工行列,面对竞争和成本的压力,三星开始逐步将生产基地向海外转移。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三星先后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越南投资建厂,生产电冰箱、微波炉和彩电等产品,以低成本优势占领家用电器的中低档市场。

20世纪70年代晚期到80年代初期,是三星公司多元化程度逐步提高的阶段。1977年成立了三星精密机械株式会社,其业务基础是高科技领域—航空。1987年2月,三星精密机械株式会社改名为三星航空工业株式会社(现在的名称为三星Techwin),在这个阶段,三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自己的航空工业,其长期目标还包括未来空间站的开发,甚至计划在21世纪早期开发用于月球与火星探测的航空设备。

80年代中期,三星开始进入系统开发业务领域,并于1985年成立了三星数据系统(现在的名称为三星SDS),致力于成为包括系统集成、系统管理、咨询以及网络服务等信息技术服务领域的领导者。

1981~1990年,三星向相关联产业继续投资并建立的企业包括:食品、纤维2家,电器、电子厂7家,重化工业5家,广告业1家。三星数据系统(SDS1985年)、三星惠普(Samsung HP1984年)、三星-GE医疗仪器(1984年)、三星钟表(SWC1983年)、三星-BP化工(1989年)、三星信用卡(1988年)等公司都是在这个时期建立起来的。

在这段时间三星形成了以贸易为导向、以工业为基础、以金融为后盾的三元产业结构布局,这种产业布局使得三星在各领域内的专业分工更趋向体系化,为其推动市场国际化实现全球化扩张提供了高能化的结构保证。

2. 增强技术

这个时期三星越来越重视技术,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引入了一些高水平的技术研发人才,并根据公司的长期发展需要成立了一系列研发机构及各种兴趣小组,其中包括1986年成立的三星经济研究院(SERI)和1987年成立的三星综合技术研究院(SAIT)。这两个作为先驱的研究设计组织,成功地帮助三星将其业务进一步扩大到电子、半导体、高分子化学、基因工程、光纤通信、航空,以及从纳米技术到先进的网络结构等更广阔的领域。三星通过大力引进技术研发人才、设立各种技术研发机构等一系列措施,从而使得三星核心科技业务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3. 二次创业

1987年11月19日,三星的创始人李秉哲在执掌三星集团近50年之后逝世,李健熙继任成为三星新的会长。在1988年三星集团庆祝公司成立50周年的庆典上,他宣布公司将开始“二次创业”,此举标志着李健熙希望能够领导三星实现进一步发展,从而成为世界级企业的坚定决心。

在这个阶段,伴随着三星经营业务的快速拓展,各类非相关性多元化的业务过多,使得公司已经呈现出“大企业病”,即运作效率不高,企业的经营业绩重视数量、轻视质量。李健熙在上任伊始就已经看到了三星在经营管理上存在的种种问题,所以提出了“二次创业”的经营思路。为此三星决心挑战自己,重组了旧的业务,并开始进入新的业务领域,把成为世界五大电子公司之一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随后,公司将三星电子与三星半导体&无线通信进行了合并,在公司的历史上第一次机构内的重新组合优化,这种机构的重新优化充分表明了三星接下来将走最大化整合企业内部各种技术资源优势、大力开发高附加值产品的道路。这样的业务整合不仅节约了公司的经营成本,同时还增强了三星公司有效运用资金与人力等资源的能力。

我们同样了解一下这一阶段索尼的经营业绩:

这个时期的索尼在CD机开发上已经遥遥领先,于1979年7月推出的索尼随身听(walkman)在这个时期风靡全球,截至到1998年的全球销量已经有2.5亿台。并且随着索尼收购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的成功,索尼进军好莱坞的号角也正式吹响。

总体来说在这个时期,三星电子开始将索尼公司作为自己学习与赶超的标杆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三星还不得不从索尼或者松下公司购买芯片。但自从把索尼作为自己赶超的目标后,三星开始在技术上虚心地学习日本,他们不惜重金派驻自己的人员到索尼等当时技术强大的日本公司学习,并开始实施“天才人才计划”,加大对技术研发人才的招聘力度,通过多种措施三星电子正在一步步地突破技术门槛,培育着自己强大的研发队伍。

1.1.4   凤凰涅,“新经营”时代(1990~1996年)

20世纪90年代初期,高新技术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兼并、联合以及收购等商业行为非常普遍,竞争与并购风起云涌,业务开始跨出国家和地域范围,各个公司都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技术与服务定位。三星也不例外,80年代末期90年代初,由于三星公司一味地扩大产品线,快速生产出大量的微波炉等产品,运往美国市场销售,结果供过于求,货物积压严重。为了生存,公司不得不折价出售库存商品,结果形成了三星产品很廉价的形象。1997年之前,三星电子在中国的策略也是“以量取胜”,试图以产品铺满整个中国,而三星电子的产品在中国市场上也只是廉价产品的代名词。

三星新经营时代

其实早在李健熙上任之初,他就已经看到了三星“大企业病”的影响。1993年,李健熙率领三星的高层领导团队到国外的主要市场上考查时,发现三星的产品被摆放在商店不起眼的角落里,而且上面还落满尘土,显然有段日子无人问津了。经过与其他同类产品相比较,李健熙等人发现,三星的产品用的生产原料比其他企业多,在外观上显得笨重,因此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这一次考查对公司经营团队的触动非常大,他们开始反思:公司必须进行改革,改变以前重数量、轻质量的思想。于是,为了在艰难的环境下实现公司的生存与发展,李健熙提出了“除了老婆孩子,一切都要变”的口号,拉开了三星“新经营运动”的序幕。

从这个时期开始,三星公司将“与公司全球业务的发展、世界经济的快速变化同步,逐步增强在强手如林的市场中的竞争力”作为企业的经营理念。在技术上不断地学习创新,增加研发投入,不惜重金网罗全球一流的研发人才;生产运营管理方面采取全方面立体的标杆学习,逐步完善各个经营环节,改善产品的质量,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营销上开始借助体育营销、娱乐营销及公益营销的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品牌营销,逐步树立起了高端的品牌形象。

1993年三星公司引入了全球统一的企业识别系统,并且统一了各下属子公司使用三星Logo的规定。三星公司的名称统一用英文书写,以扩展其在世界上的全球公司地位。公司的名字位于充满动感的新Logo设计之上,给人一种充满活力的公司总体形象。其椭圆形的Logo形状象征着穿过空间移动的世界,传达着一个与众不同的创新与变革的形象。第一个字母“S”以及最后一个字母“G”,部分地突破椭圆的束缚,将外界与内部结为一体,显示三星力争成为与世界一体,服务社会的愿望。

自1993年开始,三星公司在整个集团内部大规模地开展了“新经营运动”。“新经营运动”不仅仅是三星业务结构的重新设计,而是一场旨在造就世界一流产品、提高客户满意度、成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公民的全面革新运动。回顾过去,“新经营”是三星发展过程中决定性的转折点,是整个公司彻底摒弃“重数量、轻质量”,从而实现以“质量第一”为基础进行新经营的开始。

当然,“新经营”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优质产品,同时也是为了获得优秀的人才,三星为此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无论三星的业务开展到世界的什么地方,三星人力部门都会专门为所有直接与客户接触的职员提供关于客户服务的讲座。三星旗下位于首尔市中心的世界级酒店—新罗饭店有时也为三星生命保险、三星证券和三星信用卡等公司的雇员提供礼仪培训课程。

与此同时,三星还对其内部结构进行了改善,使其更加贴近消费者,如三星物产建立的48小时家庭直通车系统以及三星信用卡的服务保障体系。作为社会人的三星公司也非常注重履行社会责任,经常参与各类社会公益、环境保护、文化活动以及体育赞助事项。李健熙先生在1996年7月还被选为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IOC)委员,从而极大提升了公司的公众形象。

经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三星公司拥有了17种不同的产品,包括从半导体到计算机显示器,从TFT-LCD显示屏到彩色显像管,在其各自领域中,产品的全球市场份额都居前五位。在一些领域,如LCD,三星从1993年进入该领域以来,一直保持着行业第一的优势。12种其他产品也在其各自领域中名列前茅。三星公司逐步摆脱了“重数量、轻质量”的观念,从而使以质量为核心的经营理念深入人心,使三星的产品彻底摆脱了廉价货、低价低质、仿制品的形象,极大地提升了品牌形象。

我们再看看同一时期的索尼:

同一时期的索尼也开始经历变革。1995年,出井伸之接替大贺典雄出任索尼总裁。索尼当时所面临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同三星一样的“大企业病”;二、公司理念丢弃了原来创新、进取的良好作风,过分追求利润。索尼处在了不变则亡的关口,变革在所难免,为此索尼进行了以加强总部权利为核心的“新公司制改革”。这次改革将研发集中于总部,提高了公司的研发能力,从而为恢复索尼创新、进取的特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只是同三星比起来,这次变革要晚了许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