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完美转身—从古董小店到石油巨头

百年壳牌 作者:彭剑锋


今天的壳牌其实是由来自两个不同国家的两家公司合并而来,一家是设在英国的壳牌运输与贸易公司,另一家是设在荷兰的皇家石油公司。

1.1.1   早期发展:古董小店起家

英国壳牌运输公司起初只是位于伦敦泰晤士河码头上的一家门面不大的古董小店,店主老塞缪尔(Marcus Samuel)是一个犹太人。1833年,他决定在其原来从事古董生意的基础上扩展其生意范围,于是他开始从返航归来的船员手中收购贝壳,开始与远东进行贝壳生意。犹太人的出身使塞缪尔一家在当地备受歧视,生活过得极其窘迫,但是凭借犹太人那种特有的智慧和勤劳,塞缪尔一家的生活逐渐好转。

老塞缪尔有两个儿子:马库斯·塞缪尔二世(Marcus Samuel Junior)和萨姆·塞缪尔(Sam Samuel)。老塞缪尔的大儿子马库斯·塞缪尔二世生于1853年,在布鲁塞尔和巴黎读过几年书,是一个羞怯、性格内向的人,从小就在这间小饰品店里从事简单的手工劳作。小儿子萨姆·塞缪尔则待人热情,喜欢思考,不解难题誓不罢休。小店每天从海上归来的人的手中买些贝壳,然后精心制成衣扣及各种装饰品,再卖给当地的妇女。伦敦是当时世界上最兴旺、最繁忙的港口,凭借精致的饰品及多样的品种,这家小店在当地很受欢迎,饰品销路良好,塞缪尔逐渐积累起了第一桶金。

在19世纪中叶,英国工业革命兴起所产生的巨大成果使得英国本国生产的商品远远超过了本国国民的需求,其产品只有通过发展海外贸易才能进行消化,于是大英帝国将其触角伸向世界各地,通过各种手段使一些国家与其进行通商,因而当时在英国兴起了一股海外贸易风。

不满足于仅仅在当地做一个小商铺老板的老塞缪尔也同样将眼光瞄向了海外贸易。经过仔细考虑,老萨缪尔决定将日本作为他拓展海外业务的突破口,因为当时的日本天皇正想以西方为标杆发展本国的经济,而作为工业革命开展最早、当时最强大的大英帝国无疑是学习的最佳标杆,于是日本希望大量从英国进口各种机械设备。

1870年,老塞缪尔去世,生意交给两个儿子继续打理。马库斯·塞缪尔二世在伦敦设立了马库斯·塞缪尔公司,萨姆长期居住在日本,并在日本横滨开设了萨姆·塞缪尔贸易公司。由此他们在英国与日本间的业务就被联结起来了:他们把英国的机器卖到日本换回贝壳、珍珠、涂料、雕刻品等饰品,再把这些饰品运到英国贩卖。就这样,塞缪尔家族的生意逐渐壮大,其贸易范围也逐渐扩大,逐渐扩展到了中国香港、泰国、新加坡等地。

受当时运输条件限制,海外贸易只能通过货轮运输,而这些货轮在浩瀚的大海上航行本身就充满很大的不确定性,危险经常不期而至,而且货轮往返一趟往往得耗费很长一段时间,运输过程中商品的损失也不算什么稀奇事,因而在当时卖到英国的饰品,运输成本其实是构成其价格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这时的塞缪尔家族就已经认识到运输成本的头等重要性,经常寻找最近的货源来满足当地的需要。例如,凭借他们在日本建立起来的强大的基地,他们可以把日本三井的煤贩卖到亚洲各地以满足亚洲其他地区对煤的需求,这样就没有必要从欧洲把煤运到亚洲来卖。

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塞缪尔家族拥有的船数不断增加,他们还可以把船出租或者包给伦敦的掮客。正是由于结识了其中一位名叫雷恩的为罗斯柴尔德家族代办石油业务的掮客,后来塞缪尔家族才和石油业挂上钩,进入石油业。

1.1.2   初入石油业:与狼共舞

在贸易业的如鱼得水并没有让马库斯·塞缪尔二世满足。永不满足、追逐利润是商人的本性。1878年,通过托运煤油的机会,他初次涉足石油业,石油业更加高额的利润让他垂涎欲滴,但在这个行业中他要面对的对手则是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石油业的“头狼”,与狼争夺食物注定不会太容易,壳牌由此开始了其漫长的与狼共舞的历程。

1. 开启现代石油业的历程

1859年,美国人德雷克在宾夕法尼亚州的泰德斯维尔打出世界上第一口油井,现代石油史由此拉开帷幕。1870年,约翰·D·洛克菲勒创立标准石油公司,凭借其强力手腕和美国丰富的石油资源,标准石油公司几年内迅速发展成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公司,在全球石油市场上具有垄断性优势。1873年,随着俄国沙皇准许外国势力在高加索勘探石油,诺贝尔家族迅速进入,并且短时期内控制了俄国石油业。当时在俄国最受欢迎的石油产品是燃料油,人们可以把它用于取暖、运输及工业方面。煤油在当时的俄罗斯只是作为一种副产品,没多大用途,但是在亚洲一些地区这却是一种在晚上可以用作照明的主要物质。为鼓励煤油出口,煤油在俄国国内行销时抽税极高。

德雷克上校发现石油的现场(左)、老洛克菲勒(右)

巴库地区是俄国乃至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产地之一,为运送巴库石油,1880年俄国开始铺设贯穿高加索的铁路,由于建铁路的钱是从当时欧洲最著名的金融世家罗斯柴尔德家族借的,根据协议,所有出口的俄国石油统归罗斯柴尔德家族销售。俄国的煤油源源不断地涌入巴库寻找市场,如何处置这些过剩的煤油这一问题变得越发棘手。当时,标准石油公司已经控制了亚洲地区煤油的销售,不准别的企业进入该地区。但是,罗氏家族对东方特别感兴趣,因为那里的亿万人民是煤油的潜在顾客,可是怎么样绕过标准石油公司,把煤油运到那里去销售呢?

为罗斯柴尔德家族在伦敦经营石油业务的雷恩为罗氏家族想到一个办法,把马库斯·塞缪尔二世介绍给罗氏家族,让他帮忙代理运输销售煤油。雷恩非常善于结交朋友,智力过人,在此之前因为运输石油的缘故,承租过塞缪尔家族的船只,双方有业务往来,相互信任。

年轻但是有着丰富商业经验的马库斯·塞缪尔二世意识到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石油业高额的利润远非以往的贸易所能比拟的。于是与罗氏家族一拍即合,于1891年获得独家经营里海和黑海地区的煤油,为期9年。于是其与标准石油的战争即将打响。

标准石油公司可不是等闲之辈,他们在美国采用高价获取利润,凭借其在美国获得的利润为后盾,在与竞争对手竞争的市场上削价出售,从而使竞争对手歇业,这种大打价格战的方式是其屡试不爽的手法。

面对与洛克菲勒这个最强劲的对手竞争这么残酷的现实,年轻的马库斯·塞缪尔二世很快就认识到:要想打赢这场价格战,必须在各个市场与其竞争,并且采取一切措施降低运输成本,这样才能承受标准石油这么低的价格,才能彻底打破洛克菲勒的价格战术。

当时装载煤油的是一种容量为五加仑的镀锡铁皮罐,这种方式虽然方便了用户,但是运送铁罐及木箱的费用却是相当高。马库斯·塞缪尔二世在巴库视察油田的过程中,突然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也像标准石油公司用桶装或灌装的方式贩运,肯定不能与之竞争。但是如果我们采用油轮,采取批卖的方式,那么成本就大大降低,就一定能与标准石油竞争了。”当时,通过油轮运输的风险实在太大,因为油轮可能会受到印度洋的炎热条件及季风的影响而发生意外;此外,苏伊士运河是否会允许满载石油的船只通过,这也得打上一个问号。塞缪尔决定孤注一掷,他拜访造船专家,研究能耐热的油轮,并且采取各种周密的预防措施排除危险,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展开着。但是,就在伦敦传出塞缪尔即将建造新船队的消息后不久,标准石油公司在英国发动了一场反对油船通过苏伊士运河的浪潮,希望能够阻止塞缪尔实现这种新的运输方式。但是那时的塞缪尔在伦敦已经是一个有地位的人了,他将其造船计划上升到国家利益的高度以此希望获得民众的理解和支持,他成功了。1892年,新设计的、能够适合苏伊士运河英国当局的油轮“Murex”(骨螺号)问世了,油轮载重5 010吨,上面悬挂塞缪尔的壳牌标志,油轮驶出翰德普尔造船码头,经地中海进入黑海,到达巴库后装载了大量的石油开始其充满希望的海上之旅,实现了塞缪尔设想的蓝图。到1895年底,已有69个航次的大容量散装油轮从苏伊士运河通过,其中65个航次归塞缪尔兄弟所有。

新航道的开辟,新油轮的起航,使得壳牌的运输成本大幅降低,壳牌在第一次与标准石油的交锋中取得胜利,一时间,壳牌的煤油充斥亚洲各个地区。不甘心被壳牌这么一个“暴发户”打败的标准石油迅速发起了一连串的反击,企图重新恢复其在全球范围的垄断地位,它使世界石油价格在原有低价上进一步下跌,许多小生产厂家因此关门歇业,壳牌也受到了严重冲击。只是凭借其健全的销售网络、日益强大的船队以及俄国大量的石油供应,依然可以勉强支撑下去。看到了被自己逼入困境的壳牌,标准石油公司企图以8万英镑的价格对其进行收购,但是马库斯·塞缪尔二世毅然对此予以拒绝,并于1897年10月18日成立了壳牌运输贸易公司,意图在新的起点上与之竞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