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节 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2)

营销突围策略 作者:丁兴良


图1 8中国制造的危机第一,从数字看中国差距:精神还能撑多久?日本制造业的成功,主要是因为技术的引进往往伴随着重大的自主创新。中国却遵循一个无奈的成长定式:通过一家外国公司引进新设备制造新产品,数月之内,我国无数制造商也开始仿制,价格随之下降,于是外国公司开始寻找新市场并逐渐向海外发展,或者从此不再向中国输出高端技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制造基地”应该既表现为占有世界工业品市场的较大份额,也拥有较多的创新产品,同时还要拥有一大批在世界同类产业中的排头兵企业。这些企业以其具有竞争力的生产能力、新产品开发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经营管理水平、市场份额的占有等,在工业品制造和交易中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

2001年世界500强中,中国企业仅上榜的就有11家,却还没有一家制造业企业。虽然2007年的排行榜上增多了不少,但是中国工业产品产量虽大,但品种少、档次不高、附加值低,技术含量高的“中国制造”产品在全球市场上远未形成主流。在全球制造业产业链上,我国的企业只摇荡在中低端。

中国外贸200强中企业出口值有74%是通过加工贸易方式实现的。并且从中国的经济体制、制造业素质和竞争能力来看,这种情况短时间没有改善的可能,建造“世界制造基地”,涉及产权、所有制、技术进步、管理、劳动者素质提高等问题,这项系统工程触角很多,关联性很强,中国还有许多路要走。

衡量中国制造业在世界上的地位,是用制造业产值占世界的比例,还是用利润指标?或者用能反映制造业先进水平的专利技术数量,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产品或原材料占世界市场的比例?实际情况是,无论从哪个角度,用何种指标,中国与“世界制造基地”的距离还都很遥远。19世纪中期,英国制造业产值约占世界总产值的20%,生产了全球53%的铁、50%的煤。

20世纪,美国制造业也占世界的20%以上。

而中国第二产业值(含建筑业)目前只占世界份额的5%,还不到日本的1/3,更何况“中国制造”中外资的比例过大,增加了中国经济对外部资金的依赖。第二,我国投资成本上涨:前途未卜的Made In China。

我国目前在制造业上的优势不但难以维持,甚至有弱化的趋势。我国吸引外资的优势有三点:

一是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  二是低成本的劳动力优势。

三是广阔的国内市场。但是我国的低成本劳动力优势不会长期维持下去,如果若干年后大部分人的工资水平还像现在这样有竞争力,说明我国大多数人没有从发展中获益,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就会增加。

跨国公司在选择投资地点时要对比成本、生产率、与供应商和最终市场的距离以及十几种其他因素。在大部分对比中,我国的排名都遥遥领先,因为我国拥有无穷无尽的廉价劳动力、数量庞大且不断增长的熟练工人、充足的供应商、潜力巨大的最终市场。

然而,汇集所有这些因素成为理想制造基地的最佳场所在我国越来越少见了。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工资水平越来越高,熟练工人和管理人员供不应求,受过训练的经理更难找了,留住他们的代价也更高了。例如,著名的飞利浦公司在过去3年中,它在我国的工资成本每年增加8%以上。在通常的经济增长中,本币贬值会抵消一部分成本的增加,东南亚国家就普遍存在本国货币对美元的比价贬值率大于工资增长率的情况,从而使实际工资呈下降趋势。而人民币与美元的固定比价,使工资的增长只能从利润中分割。

在制造成本优势难以持久的情况下,我国的交易成本还在逐年上涨。因为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中制度还存在很大缺陷。政府监管中还存在很多计划经济的方式。有些市场还没有建立,即使建立起来的,有的也很不规范,存在诚信问题,导致签订经济合同、执行合同的成本非常高。

第三,远亲近邻跃跃欲试:实质转变。

目前,我国仍是国际投资者的理想选择,但我国越成功,对劳动力的争夺越就能推动成本上涨。我国上海目前的人均收入比泰国、菲律宾和印尼要高,与马来西亚差不多。

尽管如此,跨国公司不会开始逆转最近几年的模式而转移到东南亚。但是会促使它们保留在东南亚现有的业务,或是在进行新的投资时考虑该地区——特别是如果东南亚国家能够按照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建立起自由贸易区,形成一个拥有5亿客户的统一市场。

新加坡是东南亚发展的核心,它正在不遗余力地宣传其邻国的廉价劳动力,作为跨国公司投资的另一种选择。

低成本、低价格曾经是我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所在。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低价格的生产要素环境随时都有新的角色产生,我国的这一优势不可能成为一劳永逸的“撒手锏”。我国的制造业也正在经历一次重要的转型,“中国制造”正逐步走向世界,这一现象体现了我国国力的提高和我国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能力,但21世纪的世界经济是创造型的经济,具有创造精神的企业,才最有可能成为国际市场上的赢家。

一、中国制造缺什么

我国制造企业面临两大危机:一是缺乏核心技术;二是缺乏自己的品牌和渠道。“8亿件衬衫才抵一架波音飞机”是我国制造业的悲哀。宏碁创始人施振荣曾说,在研发、制造和营销三大领域中,研发可以获得20%的利润,营销可以获得25%的利润,而制造业的利润只有8%~10%。

最新的统计数据表明,在华企业每年申报的专利数量中,80%来自跨国公司,知识产权将成为跨国集团在我国市场上的重型武器,这意味着80%的国内市场有可能被它们占据。届时,我国企业在国内市场已无法立足,更别说走出国门了。

根据中国台湾企业几十年的发展经验,制造业因为缺乏核心技术、优势品牌,订单会不断飞向成本更低的地方,企业别无选择。

二、中国创造乃制胜之道

因此,我们应该看到“中国制造”给我国企业带来的只有微薄的加工费。我国企业更应该靠“创造”来改变客户生活方式,赢得全球的认可。

海尔在泰国获取客户认可的过程恰恰诠释同样的道理:因为改变了泰国人49年一成不变的生活方式,从而在短时间内赢得当地客户的认可。只有能通过创新产品而改变客户生活方式的品牌,才能被世界客户选择。但只有当中国企业成长为世界级品牌后,才能用“全球造”的产品创造世界市场新需求。唯有如此,才有全球用户对“中国创造”的信赖,而不是原来那种对物美价廉“中国制造”的依赖。

三、中国企业的选择

对中国企业来说,传统的、低端的制造业向高价值、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型企业转型是一个必然趋势。

1 把握本国市场

与韩国、日本的情况不同的是,我国拥有广大的内需市场。近年来明显的程式化的趋势以及中等收入人群的兴起,使在中国经济体系内的一些产业和企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舞台。内需使制造业的快速增长和大规模扩张有了长期的、有力的支持。

从整体来说中国工业化崛起的时机尚未成熟。中国的企业应该优先在本国市场做好、做大、做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