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首先要确认对方的请求内容、情况、条件和优先顺序。然后再讨论一下自己能为对方做些什么。如果缺少了这一过程,你的拒绝就会让人感觉不是“不能做”,而仅仅是“不想做”。
拒绝的时候一定要清楚表明“什么不能做”和“为什么不能做”。并且要说明“能做的事情”和替代方案。
“不能直接帮您,但是可以借给您资料。”
“今天不行,明天下午可以完成。”
“正在进行结算,所以这个月没法帮您。下个月以后倒是可以。”
“不能降价,但是可以帮您促销。”等等。
拒绝对方的时候,给出替代方案非常重要。
批评
对事实进行确认和处理,然后就事论事加以提醒
场景后辈犯了错误。虽然不想打击其积极性,但事态却相当紧急。
“对不起,我也不够仔细。请别太在意。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一定会有办法的……”本打算安慰犯错的后辈。但是,“请别太在意”和“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这样的话无法引起犯错者反省自己的过错。而听了“对不起,我也……”这样的说法,后辈更是难以看到失败的原因,也不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所以,这种批评偏离了中心,无法达到批评的目的。
“啊!你是怎么给我做的?为什么会弄成这个样子呢?你到底打算怎么办呀?!”“你是怎么给我做的”也就意味着“你给我添了麻烦”。那么,如果不给你添麻烦,是不是就可以犯错啦?即使责问对方“打算怎么办”,对方也难以给出合适的答案。即使大声呵斥、责令对方道歉,事态也不会有所改善。
“还有补救措施吗?先试试看。然后找一下失败的原因。有几个需要反省的地方。请认真考虑一下改善措施,以免再犯同样的错误。”发怒或者安慰都无法使事态有所改善。一旦发现失误,首先要确认事实,比如“哪里出了差错”或者“事态如何”,等等。然后认真思考一下“现在还能做什么”,及时拿出对策,尽量挽回失误造成的损失。批评应该放在后面。
有人将“发怒”和“批评”混为一谈。事实上,前者是你的心情;而“批评”是一种为对方着想、促使其纠正错误的行为。采取应急措施之后,查明原因,思考改善对策,避免以后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才是“批评”的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