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诱惑(2)

网民的狂欢 作者:(美)安德鲁·基恩


网络民主化也使我们对原创者的看法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一个作者和读者越来越难以区分,以及作品的真实性越来越难以辨别的世界里,原创者和知识产权的观念遭到了严重破坏。谁是MySpace网上播出的虚构电影的所有者?谁是维基百科里由匿名“编辑”编写的信息的所有者?谁是博客信息的所有者(尽管这些信息有可能来源于公司的策划人,也有可能就是《纽约时报》的文章)?由于我们可以通过随意复制和粘贴别人的文章来组成自己的作品,所有权的定义就变得模糊不清了,这无疑纵容了人们随意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在Web 时代,复制和粘贴变得异常容易,这给年轻一代中喜欢盗取他人智力成果的人提供了便利。利用复制和粘贴技术去拼凑一篇文采华丽、观点新颖的“独创”文章变得易如反掌。在第一轮的网络繁荣中,源文件共享技术曾引起许多人的关注。但比起如今可以共享文档、音乐和软件的Web 时代,前一轮的网络繁荣就显得过于平淡了。硅谷的一些幻想家支持擅用别人的智力成果,如斯坦福大学法律教授、创作共享协议(Creative Commons)的创始人劳伦斯?莱西希,赛博朋克(Cyberpunk)的奠基人威廉?吉布森。这些幻想家的建议一定会吸引更多好奇的网民去擅用别人的智力成果,这就像《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兔子吸引了好奇的爱丽丝,并最终让爱丽丝掉入兔子洞一样。吉布森在2005年7月的《连线》杂志上写道:

我们的文化不再使用“擅用”或“借用”这些词来描述这些(引用)行为。如今的观众不是在“听”,而是在参与。的确,观众就像古董一样成为了历史记录,二者不同的是:古董是被动的,观众则是主动的。历史记录是这个时代的“异端”,而“再加工”才是数字时代的本质。

民主化的代价

2006年7月,《Business 》杂志的封面故事提出了一个问题:谁是新经济时代影响最大的50位人物?位于名单之首的不是史蒂夫?乔布斯和鲁伯特?默多克,也不是谷歌的创始人谢尔盖?布林和拉里?佩奇,而是“你!作为消费者的上帝”:

你——由成千上万的网民组成的集体智慧,被网络连接起来的你——不断地筛选和创造新的内容和形式,突出有用的、相关的和有趣的内容,放弃无用的、无关的和枯燥的信息……在每件事中,你都是联合起来的、相互影响的、具有自我管理和自我娱乐精神的众多观众中的一名骨干成员。

谁是2006年《时代》杂志的年度人物?是小布什吗?或者是教皇本笃十六世?还是为改善全球生活而共同捐赠了700亿美元的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

以上都不是,《时代》将这一殊荣赠与了“你”:

是的,就是你。你操纵着信息时代,欢迎进入你的地盘。

同样的“你”,也统治着维基百科,“你”既是知识的消费者,也是知识的创造者。“你”定义了YouTube网,在那里,同样的“你”既上传了上万的日常视频,也点击观看了由“你”上传的视频。“你”,在亚马逊网上预订和阅览图书,在eBay网上购买和拍卖商品,在微软的Xbox游戏平台上购买和设计视频游戏,在克雷格列表网上登载和阅读广告。

天才始终是稀缺的,他们就像干草堆里藏着的那根细针,在这一点上,今天的数字时代与过去并无二致。那些每天穿着睡衣坐在电脑前在博客上“灌水”、在网上无精打采地点击视频的网民很难成为训练有素的天才。天才的培养是劳动、资本、技能和投入的凝结。它需要传统媒体坚实而复杂的“基础设施”——记者、编辑、技术人员、政论家、代理人以及发行商。天才是这些团队和机构培养出来的,如果你摧毁了这些团队和机构,你也摧毁了天才成长的沃土。

这一进程何时才是尽头?让频道尽力迎合每个人的偏好,会不会让我们每个人最后成为唯一的主播和唯一的观众?这就达到最高程度的民主化了?这一荒唐的结论并不纯属幻想。自从2004年FOO露营活动以来,在短短的两年里,Web 催生的自我陶醉、自我庆贺和自我生成内容的革命已经爆发。在2004年9月之前,网络上没有YouTube网,没有能够自我编辑的维基百科,MySpace网也未走出硅谷。如今,YouTube网拥有上千万的短片,创建于2003年7月的MySpace网也拥有了9800万的网络用户。对于那些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以及那些谎称自己十几岁的人们来说,网络就是他们无极限的社会媒体。

博主和版主管理着我们的电脑、手机甚至iPod。在硅谷风靡一时的网络狂欢正在重塑美国。

1993年,《纽约客》登载了一则漫画:两只狗并排坐在一台电脑前,其中一只将爪子放在键盘上,另一只惊奇地看着它。被看的那只狗“老练”地对它的密友说:“在网上,没人知道你是只狗。”

如今,这样的事情早就见怪不怪了。在用户发布信息的网络上,没人知道你是一只狗、一只猴子还是一只复活节的小兔子。因为每个人在网上都只顾忙自己的事,沉溺于达尔文式的斗争和知识共享,无暇顾及他人。

我们不能将这种混乱状态归咎于其他物种,是我们自己拉开了民主媒体舞台的序幕。在舞台上,我们同时扮演着业余作家、业余制片人、业余技术员和业余观众。如今,轮到业余者“上台”演出了,观众将操纵整场“演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