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司也有犯错的时候,此时作为下属一定要据理力争。不过,方法很重要。你看看古代的那些臣子,在向皇帝纳谏时,方法好的,就成了一代名臣,方法不好的,就成了“刀下之鬼”。当然,说服上司没那么严重,但是你也要把握好以下六个方法:
1 了解上司:知己知彼,求同存异
有一对父子想把小牛赶进牛栏内,儿子在前拼命地拉,父亲在后用力推,小牛的态度是——只顾自己。它只是四脚落地,一动也不动。这时女仆看到这一情景,走过去把自己的指头放进小牛的口里,等小牛吸吮得正起劲时,轻拍一下,小牛就乖乖走进牛栏了。
这个故事很有启发性:如果不了解上司的观点,只自顾自地讲话,讲得越多,越没有用。
公司要招聘一名小车司机,经过层层筛选和考试之后,剩下三名技术比较好的。李经理问他们:“悬崖边有块金子,你们开着车去拿,觉得能距离悬崖多近而又不至于掉落呢?”
第一位说两公尺;第二位很有把握地说是半公尺;第三位说,我会尽量远离悬崖,越远越好。
你猜最后公司录取了谁?第三位。这说明什么?你一定要明白上司的意思,上司是让你开车,开车最要紧的是安全,不是玩刺激,对不对?
想要说服上司,你先得去了解他的观点和意图,把焦点放在自己和上司的共通点上。俗话说:“求同存异。”在向别人提意见时,永远都先说他对的地方,然后再说:“王总啊,我觉得完善一下会更好。”这样你的上司才更容易接受,对不对?如果一开口就是批评,甚至是没有理解透彻上司的意见就批评,你的上司肯定会不悦。
如何了解上司呢?我教给大家两个字——问和听。一定要多问多听。在问与听当中,发现共通点。比如朋友们的聚会,你在和别人谈话时,意外地发现,你俩原来是在同一个地方长大的?有了这样的发现,差异就减少了,彼此也就感到更加亲近。在心理学上,这就叫同化。
2 实力说话:培养数据化思维
让我们来假定两个场景:
第一个场景:王总找到小刘,问:“小刘,最近业绩怎么样?”小刘说:“还不错。”
第二个场景:王总找到小李,问:“小李,最近业绩怎么样?”小李说:“我这个月的业绩目标是50万元,已经完成了49万元,还有5个近期签单的意向客户。”
比较一下,哪种方式更有说服力?毫无疑问是第二种,小李用数据说话,结果非常清晰。我们在回答上司的提问时,如果能列举出一些相关数据,那么就更容易得到上司的赏识。
我常说,成功人士有三大思维:第一个叫数据化思维,第二个叫结果导向思维,第三个叫内心思维。我们在和上司沟通时,要将这几种思维方式综合运用起来。
3 简明扼要:抓住重点,一语中的
各位有养花的兴趣吗?有早晨一起床就跑到阳台上观赏自家园艺的人吗?昆明的花卉园艺经济很发达,在那里时,我发现有经验的园艺家,习惯于把许多能够开花结果的枝条剪去,这好像很可惜。我就问,为什么要剪呀?园艺家是个小伙子,他笑了,说:“为了要使树木能茁壮成长,要想果实结得更多,就必须将这些多余的枝条剪除。”
说服上司的道理也是一样的。与其把精力分散到许多无关紧要的事情上,还不如抓住关键点,长话短说,不讲空话,有的放矢,不重复别人已讲过的或众所周知的俗套话。冗长的说教,满嘴的陈词滥调,没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发言,只会引起上司的心烦和厌倦。对不对?我经常跟我的销售团队讲,讲话的时候,要简明扼要,3分钟要把事情讲清楚,因为人家只会给你3分钟,不会给你太多时间的。看有些人讲话,讲了5分钟都不知道他到底要表达什么,令听的人急死。
我跟我的下属沟通时,首先是问发生了什么事;接着问他到底发生什么事;第三问他结果怎样,是什么障碍导致这个结果;第四问他打算下一步怎么办;第五告诉他那就去办吧。就是在家跟孩子沟通,我也不喜欢他绕啊绕的,我说:“宝贝,你就直接讲结果,你到底想要什么。”他就会说:“妈妈,我想要5块钱。”接着他就讲原来的钱用在什么地方了,证明他是多么有规划。
我们说服上司时也是一样,1分钟可以讲完的话,不要用1分零1秒。啰里啰唆又说不到点子上,是人听着都会厌倦。和上司讨论是要共同把这个工作做到最好,不是搞辩论赛,不要长篇大论,你就直接跟他讲结果和方法。
这个道理和打高尔夫球差不多。打高尔夫球的人,目光通常都集中在球上。口才出色的销售员也是这样的,说话简短有力,不拐弯抹角,一语中的。
4 注意方式:不要直接顶撞上司
多年前,小蔡是我班上的一个年轻人。他没有读多少书,但很喜欢辩论。他当过司机,后来转业做汽车销售。他到我这里来咨询,是因为他从没有一次能成功地卖出一辆载重汽车。他说,如果一位准买主对他所出售的汽车说出任何贬低的话,他就会恼怒地打断那人的话。当然,他的话确实胜过不少辩论。后来他对我说:“我又教给那些人一些东西,可他并没有因此而买我一点东西。”
我觉得小蔡不是不知道怎么讲话,而是不知道如何克制自己。于是我就教他努力克制自己,以避免和别人发生冲突。要知道,小蔡如今已成为他们汽车公司的一位销售明星了。
再讲一个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例子。有一次,我一回家,我老公就说,把鞋放在鞋架上。第二次他讲,你有没有听清楚啊,回来以后把鞋放在鞋架上。我已经生气了,但还是把鞋放到了鞋架上。第三次我回到家,本来就心情不好,他不看我脸色,说跟你讲了几遍,要把鞋放在鞋架上。我说今天就不放在鞋架上,怎么样?他一看,我比他火气还大,他就笑眯眯地说,“你不放,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