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玛要想生意兴隆,就得靠消费者的个人意识,最好是把自己视为个人而非社区的一分子。但是我认为事实正好相反:把自己视为社区成员会比较有利,这样才可以建立一个有助于生态稳定、人们更为快乐的世界。你拥有的小型家电可能不会太多,但因为它们所费也不多,所以你会更快乐。
经济学家理查德·莱亚德在其开创性的著作《幸福》中将幸福当做方程式来说明。他说:“收入和友谊都会有边际效益递减的现象。”有证据显示,“收入增加使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幸福度大幅提高”,使欧洲国家人民的幸福度出现小幅且不同程度的增长,并且使美国人民的幸福度“至少在战后50年期间”出现负增长。社区的模式正好相反,朋友增加,会让“不太幸福的个人主义社会比充满幸福的集体主义社会增添更多幸福”。这表示,如果你是中国的穷人,你身边随时都会有众多亲朋好友,也许你的房间里住了5个人。增加第六个人不会让你更幸福。但如果收入增加,够你们5个人偶尔打打牙祭,你就会非常高兴。相反,如果你住在美国郊区,多买一个咖啡机并不会让你更幸福——的确,光是想着要把它摆在哪里,或是挑哪种机型最好,你就会不胜其烦了。但是因为你住在平均一英亩只有两个人的地方,交新朋友和建立新关系确实是一件大事。我们过于倾向个人主义,缺乏团队精神,因此团队精神变得弥足珍贵。
人类似乎是天生的群体动物。如同莱亚德所指出的,所有灵长类动物都是群居生活,如果离群索居就会感到悲伤:“孤立的猴子会反复地拉杠杆,只求另一只猴子看它一眼。”为什么人们常认为他们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是大学时代?原因通常不在于课程吸引人,而是那个时候过着最为密切和密集的集体生活(对美国人而言,大学四年是准备开始过自己生活的时候)。每一项心理健康标准都指向相同的结论,宾夕法尼亚州斯沃斯莫尔学院的心理学家巴里·施瓦茨说:“已婚、有好朋友而且与家人关系密切的人,比其他人要幸福。参加宗教团体的人比没有参加的人幸福。”他又补充说,更惊人的是,社会关系“其实会使选择的自由减少”。要成为一个好朋友并不容易。
当然,大多数人都很清楚,有朋友总比没有好;但是数据显示,对于有钱人而言,有朋友比拥有更多金钱更好。各种生活质量指数的计算方式很惊人,但是结果都很明显。莱亚德说,在富人的世界里,“对人的感觉,比对金钱(不论是花钱还是存钱)的感觉更能促进主观幸福”。因此不难想见,为什么财富增加,幸福度就会下降。在从1974年到1994年的20年间,经常与邻居往来的美国人比例,从将近1/3下降到只有1/5;在过去10年,这个数字仍持续下降。我们花了太多时间在工作赚钱和上下班路上,总是等到华灯初上才踏上归途。
在社区生活更快乐只是我们的设想吗?那只是某种情绪的感染吗?不是,人体会以可测量而且是惊人的方式来响应社区。罗伯特·帕特南指出,如果你目前不属于任何团体,加入某种社团可以将你在下一年死亡的风险减半。卡内基·梅隆大学在1997年所作的一项调查发现,当研究人员直接将一些感冒病毒样本喷到受试者的鼻孔中(有点令人作呕),“交游广阔者生病的几率是独来独往者生病几率的1/4”。美国国家心肺血液研究所发现,社交圈广阔的中年妇女出现冠状动脉疾病的几率比一般中年妇女低23%。年过80、“社交圈狭窄”的人,得老年痴呆症的几率比平均水平高60%。
因此,将人们“从生产力较低的地方持续迁移到生产力较高的地方”虽然可以改善经济状况,但是人们实际的健康状况会受到影响。在沃尔玛购物固然比较便宜,而且可以结识讲话经常是照本宣科的“接待员”,但如果改到农贸市场购物,和他人交流的机会就会增加9倍。如果是到社区支持农场拿菜,并且用除草劳动来折抵费用,每周一次和邻居一起摘蒲公英,生活会更好吗?毕竟,我们好不容易才“避开下田劳动的苦差事”——而那是我们这个时代伟大的理论成就之一。而且,对每天在大太阳下弯腰工作的移民工人而言,这是苦工。但是心理学家米哈伊·奇克森特米哈伊另有一番见解,他的“心流”(flow)概念开创了人类满足感研究的先河。他研究了数十项活动,观察真正让美国人感到幸福的因素,结果发现担任志愿者可以产生“仅次于跳舞的高度愉悦”。为什么?最常见的回答包括:“我认识了很多人,并且因此交了一些朋友。”“看到成果会很满足。”“可以增加生活经验。”“有助于超越自我。”乍听之下我们可能会觉得很傻,因为我们彻底内化了经济学家的理想,也就是人类应成为致力于“效用最大化”的独立机器。想想自己的人生,哪些时候最重要?那些时候大多涉及比你的私事更大的事情吧?无论是在大自然中工作,还是和周围的人一起为共同的目标奋斗,通常都不是为物质上的利益吧?
你也可以反过来进行这项实验。如果社区让人更健康,那么它一受到侵蚀,应该就会产生相反的效果。抑郁症个案在20世纪暴增,根据1985年所作的一项调查,1910年出生的人只有1.3%在一生中出现过严重抑郁的症状,尽管他们已经活了75年之久。在以前,一般人很少会得抑郁症,得抑郁症的几率和患食道癌或是被公共汽车撞到的几率一样低,它会发生,但不会经常出现。然而,同一项研究也发现,1960年以后出生的人有5.3%的几率会出现严重的抑郁症状,即使他们还不到25岁。“在同样的年纪,每个地区下一代的人口比上一代的人口更容易患抑郁症,”据研究人员观察,“其中的差异很大……显示下一代人患抑郁症的可能性大约增加了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