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不会口头激励(6)

给新晋经理的10个忠告 作者:狄振鹏


因此,不论从哪个角度讲,在遇到该批评的下属时,经理最好去顺应他们的“期待”。

3 该解雇就解雇

面对那些实在难以管教的下属,作为上司应该当机立断,该解雇就解雇。当然,解雇不称职的下属,需要技巧,最好的办法是:

第一,要选择合适的机会。

在辞退下属时,应选择一个对公司最为有利的时机。通常情况下,下属手中会有一些尚未完成的工作,因此在未找到代替他的人之前,一切未准备就绪时,暂时不要解雇他。有时需要为此等上几天甚至更长的时间,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解雇带给部门其他人员的震动以及导致业务上的停滞。

第二,尽量让下属先提出来。

对付那些不称职的下属,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主动提出辞呈。这样既能让对方体面地离开公司,也能达到辞退对方的目的。

当然,这需要经理对那些特定的下属予以适当的暗示,如果他们不能明白的话,则可以私下找他谈一下,开诚布公地向他表明你的意思,尽量争取到他的理解。还可以根据公司的人事制度,许诺他一定数额的离职费,最后再建议由他主动提出辞职。这可以说是一种人性化的辞退方式,也能够充分照顾到被辞退员工的自尊心。

第三,为下属找到更合适的位置。

有些不称职的员工,也许并非是由于能力低下,可能只是不能够适应本公司、本部门、某岗位的独特工作要求与工作氛围。对于这类下属,经理就可以利用自己的关系为他们推荐一些更适合他们的职位,或者是本公司内部的,或者是外部的。这样去做,即使最终没能达到预想效果,也能赢得被辞退下属的好感,同时在部门内部也能为自己赢得一个好名声,有助于个人威望的提升。

第四,辞退员工要谨慎,作出决定后要果断。

开除或解雇员工,是一件关系到下属去留的事,同时也是一件令人不快的事,因此,经理在处理这类问题时难免会感到不好下手。这就要求,经理在决定辞退下属的问题上要谨慎、谨慎、再谨慎,并给予对方被辞退的充分理由,以使其心服口服。但是,一旦作出了辞退的决定,就不应该再拖泥带水,而应该在第一时间果断地去执行。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以治军严谨而著称,公元228年,诸葛亮正式出兵北伐。当蜀国的主力部队突然到达祁山时,打了曹魏军队一个措手不及,战局对蜀军十分有利。但是,马谡这时在街亭却出了问题。马谡违背了诸葛亮原先的部署,又不听从部将王平的建议,在寡不敌众的形势下,居然山上扎营,反而被敌军杀得大败。街亭失守,使诸葛亮十分被动,一场十分有利的战局顿时变成败局。尽管诸葛亮十分爱惜马谡的才华,但是,为了严明军纪,他还是毅然按照军法处斩了马谡,这是历史上有名的“挥泪斩马谡”。  事后,有人认为诸葛亮在天下尚未平定时杀智谋之士,太可惜了。诸葛亮却认为:孙武、吴起所以能够天下无敌,是由于执法严明;现在天下分裂,北伐战争刚刚开始,如果松弛法纪,又如何去讨伐敌人!

聪明的经理在平时也应该表现出那种“挥泪斩马谡”的气魄,该脸红时一定要脸红,适当地惩罚不按规矩行事的下属,以求达到杀一儆百的效果,切忌优柔寡断。

不会批评,方法、形式不对头

批评,不是一种最佳的管理方式。但是,作为经理,如果从来不去批评下属,那么就会让下属觉得他没有脾气,好欺负;同时,一个对批评不讲技巧的经理也难以让员工信服。实际上,很多新晋经理在面对如何去批评下属这一问题时,往往不知所措。赵琳是一家建筑公司的新晋安全经理,他的主要职责是前往工地检查工人的安全意识以及对安全设备的使用情况。

在刚上任后不久,每当他发现有工人在工作时不戴安全帽,或不按安全规定去操作相关设备时,他便会用职位上的权威对相关当事人进行严厉的批评,并要求工人立即改正。然而这种直接批评的方式效果并不好,其结果往往使受批评指责的工人常显得很不愉快,一旦等他一离开,他们就又恢复到原来的工作状态。

后来,赵琳决定改变工作方式。有一次,他前往工地检查,发现有工人没有戴安全帽,便上前关心地问道:“哎!小王,你的帽子是尺寸不合适,还是戴起来不舒服啊?要不给你换一顶吧?”

工人听他这么一说,哪里还能不明白他的真正用意,而且看到经理还这么照顾自己的面子,心里顿时感动不已,于是便赶紧戴上了安全帽。赵琳一看这种方式的效果不错,紧接着趁热打铁,又用较为缓和的口气指出工人戴安全帽的重要性,然后要求他们在工作时务必戴上。这样的批评方式其效果不仅比以前好得多,而且工人也能虚心接受。就像上述案例中的赵琳一样,在面对违规的下属如何去批评教育他们这一问题上,可以说很多新晋经理都曾犯过和赵琳一样的错误。

其实,批评的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经理结合下属的性格、部门的情况、所犯错误的性质等因素综合考虑,最终确定合适的批评方式。不要一看到员工出了错,就不问青红皂白上前一顿狠批。

经理不仅要学会去批评,在批评时还要做到冷静,不可意气用事,要选择最合适的批评方式,这样既能够被下属接受,又能够达到预定的目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