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败的关键不是能力,而是选择
101
北京有一位试药人,叫张铭。所说试药,就是新药在正式使用前,要经过人体试验,由这种试验人承担用药的风险,证明使用这药有没有危险,病人是否可以使用。
2001年月,北京一家大医院有一种药性强烈的药要进行人体的第一期临床试验。这是一种以毒攻毒的烈性药物,毒副作用很大。因为招不到试药的人,医院把试药的酬金提高到了10000元,但还是没人应试。这时,张铭打电话给这家医院,要求试药。他的妻子坚决反对,亲友们也纷纷劝阻。但他还是瞒着家人去了那家医院。
这次试药,第一天,他服用了2包,无明显反应;第三天,他服用了3包,没有明显反应;第五天,药量增加到了5包,结果一阵刀绞般的腹痛折磨得他直在床上打滚,头上大汗淋漓。医院的主任做出了停止试验的决定。然而,张铭却不肯停下来。他坚决请求继续试验。后来,他冒着生命危险,和医生、护士配合,顺利地完成了试验。
不久,一家医院又招募儿童受试者,他们急需几名2~6岁的儿童,但8天过去,仍没什么人愿意接受试验。因为拿自己的孩子做试验,这是绝大多数家长连想都不会想的,而医生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也常常拿自己的孩子充当受试者。就在这时,张铭瞒着妻子,把4岁的儿子送到了医院。
张铭在试药人中是个很有名气的人。不只是他勇敢,敢于试验那些“资深试药人”都不敢试的药,像治疗破伤风和肿瘤的药。而且,他已经是一个有百万家资的人。他曾在医药公司工作过,开过自己的大药房。
那这样一个人为什么也加入到这么冒险的队伍中?
因为他在一本书中,读到了这样一位科学家的事迹:
一位老科学家在野外观察一条毒蛇的时候,突然遭到毒蛇的袭击。当时,他已经感到头晕目眩,呼吸困难。他知道自己会死,在无法求助的情况下,他用不断抖动的手,写下了自己死前的感受:
“体温升到39?郾5度。”
“头晕,呼吸困难,身体燥热、耳鸣、眼睛很疼……”
“血从鼻子和嘴里流出来,疼痛感慢慢消失,感到软弱无力,我想我的大脑已经……充血。”
写完这段话,他手里还攥着那张没有写完的“遗书”,就离开了人世。
他是一个很普通的人,从来没做过轰轰烈烈的事情。
唐师曾常常急赤白脸地向挡了他采访镜头的人叫唤,像被人掐住了脖子的鸭子,因此得了个绰号“唐老鸭”,简称“鸭子”。他的采访作风是无孔不入和奋不顾“命”,常常令同行自叹不如。他崇拜非常富于冒险精神的悲剧式英雄,特别是美国记者罗伯特·卡帕。这位18岁考入柏林大学政治系的小伙子,大学一毕业就赶上纳粹上台,他背着相机只身逃往西欧,参加了西班牙内战。他拍摄了包括诺曼底登陆在内的所有重大战事,由于玩命而闻名于世。卡帕的朋友从乞丐到美国总统,从英格丽·褒曼到海明威。1954年,在印度支那的热带丛林他踩响了地雷,那时他40岁。在躯体被自下而上撕成碎片之际,也没有忘记再按一下快门,留下著名的遗作:《卡帕眼中的最后世界》。
1988年,唐师曾去秦岭拍摄野生大熊猫。在一次追拍中,一脚踩空,从山腰上滚下来,幸亏一棵松树挡住了他。还有一次,他从架在山崖上的几十厘米粗细的独木桥上飞步跨越。返回时,看见那个独木桥,吓得死活不敢再走,根本回忆不起来自己是从这里跨过去的。唐师曾后来说:“那时最大的危险就是我根本没有发现周围有什么危险,因为我眼里只有大熊猫而无其他。”
可可西里是世界上最后一块处女地,或称世界第三极。它是北依昆仑、南接唐古拉山的一片高原雪野,称为“生命禁区”。唐师曾第一次听说可可西里是在1988年,可可西里那高原大漠景观和中国独有的高原活化石野生牦牛,立刻激起了他亲身前往的强烈欲望。不久,他打听到国家正在组织数十家权威机构的专家、学者和科研人员,将对可可西里进行考察。他找到考察队的负责人要求报名参加。负责人说,不行,我们不缺记者,我们缺预备司机。唐师曾说:“那好,我就做司机吧。当然,我现在还没有驾驶执照,不过很快就会有的。”负责人只是笑了笑,他把唐师曾说的当做了“疯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