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刘永好: 与希望同行(2)

草莽生长 作者:余胜海


1. 刘永好:  与希望同行刘永好的父亲一生有很大的抱负,他总是跟刘永好讲要不畏困难,敢于去闯,还要有社会责任感。如果不是父亲当年敢闯才会赢的教诲,也许就不会有刘永好后来砸锅卖铁也要创业的举动。

刘永好的母亲早年曾在黄埔军校护士训练班学习过,后来在新津县平岗小学任教。当母亲从小学教员的岗位上病退后,一家老少七口全靠父亲那点微薄的工资维持生活,极为拮据。

刘永好共有兄弟四人,他排行老四,在那个年代,他们的父辈有一个特别美好的祝愿,所以为四个孩子分别起名叫永言、永行、永美(小时候由于家庭生活困难,被过继到新津县顺江乡古家村陈耀云家,改名为陈育新)、永好。名字合起来就是言行美好红,这几个带有时代烙印的名字,在兄弟几个出生的时候,父母就已经定下来了。刘永好解释说,是父母希望他们会说话,会做事,心灵美。

刘永好排行第四,作为家里最小的男孩,从小并没有得到一点溺爱和娇宠,更没有享受到丝毫“特权”。他从懂事那天起就帮助母亲做事补贴家用,是一个老实、肯吃苦的孩子。

当刘永好十三四岁的时候,每天早晨必须在5点钟就起床,既不是读书,也不是背单词,而是拣煤渣,以补贴家里的生活。因为街边的一些小饭馆,每天早晨从5点起就开始生炉膛卖早餐。熊熊的炉膛燃烧起来,自然就会有许多煤渣掉下来,谁先去谁就拣得多,去晚了就拣不到了。因此,刘永好每天早晨5点必定会准时等候在炉膛前。

最让刘永好高兴的是刮大风、下大雨的天气。那样的话,他会兴奋得一晚上睡不着觉。因为大风把树叶吹落,可以捡不少柴火。特别是在涨水时分,大量的雨水涌入岷江,江面波涛滚滚,气势磅礴,壮观极了。不时还会有树枝或木头随着湍急的江水漂到水面上,这时,其他人家会因为担心大水损害家中的物品,都躲得远远的,把家中的东西看得好好的,而刘永好则会和小伙伴们一个猛子扎进水里,游过去将木头搬回来。在波涛汹涌的江河中捡柴、游泳,是刘永好最开心的事。

就这样,年复一年,刘永好每天除了上学的时间,其余时间都要忙着拾柴火,他要将全家人一年烧火做饭的柴火拾够。运气好时,拾得多了,留够家用的,剩下的还要挑到集市上去卖。有一年夏天,他居然卖了3.5元,这在当时来说,已经算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这是他为母亲挣来的第一笔生活费。当他把这笔钱交给母亲时,母亲怜爱地摸着他的头说:“永好,这可是男人才做的事啊,你毕竟还只是个孩子。”刘永好自豪地回答说:“妈妈,我长大了,应该帮妈妈做些事了。”

刘永好在20岁以前的生活十分艰苦,当时四川有段乡间民歌,可以反映出那段时期的艰辛生活:“今年的红苕硬是好耶,大窖小窖不够装,红苕拌起九斗碗耶,那才是小姑娘吃得口流水,老爷爷胡子带油花。今后我要结婚时,我还要用红苕办酒席来招待大家。”那时候,丰年的时候才能吃上红薯拌饭,要是遇到庄稼歉收,其生活的艰难就可想而知了。对于正在长身体的刘永好来说,如果每天都能吃上红薯白米饭,他就非常知足了。

那时,刘永好最渴望的就是赶快进入共产主义。因为母亲告诉过他,只要到了共产主义,“一周吃一次回锅肉,两天吃一次麻婆豆腐”的理想生活就可以实现了。也许是童年时期企盼已久而又始终不得的缘故,麻婆豆腐和回锅肉始终是刘永好最爱吃的菜,至今不变。苦难经历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2009年,刘永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讲述了一段难忘的经历:“我17岁的时候到四川新津县古家村插队,在农村当了四年零九个月的知青。那里的生活环境非常艰苦,吃不饱穿不暖,劳累一天只有一角四分钱,但我觉得非常幸运,因为这段经历锻炼了我的意志,锻炼了我的心态,锻炼了我的身体。在农村我学到很多东西,使我了解了中国的农民,了解了中国的市场,懂得了艰苦创业,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一课,这段艰苦的岁月和难忘的人生经历影响了我的一生。”

当记者问及刘永好成为中国首富的秘诀时,他不假思索地说:“其实没什么秘诀,很简单,就两个字--吃苦。我在20岁之前的经历,感受最深的就是吃苦教育,这是人生最大的教育。假如没有吃苦教育,人生就不算完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吃苦的历程绝不亚于读MBA和博士学位。这些苦难,给了我信念、力量,同时也赋予我雄视天下、克服困难和坎坷的毅力与勇气。”

正是因为刘永好有了童年时期的吃苦经历,他在后来近30年的创业过程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都能以一种胜似闲庭信步的心态,轻松应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