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笔并购
真正让荣智健登上财富巅峰的,是1991年荣智健担任中信泰富董事长之后。在“一企两制”的特殊管理体制下,荣智健将“红”与“黑”发挥到了极致。他在政治中心北京和金融中心香港之间频繁往返,财富也在飞速膨胀。在一家国有企业任职,凭借个人持有的股份而三度坐上“中国首富”的宝座,荣智健是全中国唯一的一例。
进入21世纪,荣智健开始把更多的精力和财富投到企业收购上,并将投资重心转向内地,投资了大量基础建设,包括上海的隧道、桥梁建设,还有发电站、航空以及电信、房地产、钢铁等,和许多到内地淘金的香港公司没什么大的区别。
2003年,荣智健在无锡投资53.6亿元,建设一个水电站以及一项环境整治工程。同时,他将其中信旗下的泰富兴澄钢铁分拆上市。另外,他还出售其在上海所有基础建设的股份,变现65亿元。
2005年,荣智健以14.2亿港元收购石家庄的特钢,先后又控股湖北大冶特钢、湖北新冶钢、江苏兴澄钢铁、河北石家庄钢铁等。这些举措让中信泰富成为特钢冶炼业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2005年11月22日,荣智健以出价12.82亿元击败吕慧母女,最终博得国内最大的汽车合金钢生产企业--河北石家庄钢铁集团80%的股权,两大富豪间长达5个月的豪门争夺战就此收官。
2005年年底到2006年年初,中信泰富地产曾携20亿元杀入上海郊区朱家角打造“度假商业地产”概念,受到追捧。
2006年11月13日,荣智健收购全球第三大矿业公司、南非英美资源集团的股东奥本海默家族1/3的股权,交易金额达62.6亿港元。根据协议,荣智健私人拥有的公司将取得英美资源集团1.13%股权,奥本海默家族所持股权将减至2%左右。英美资源集团对中国市场的销售额每年大约是12亿美元,主要为铂金、钻石、铁矿石和有色金属。投行人士指出,荣智健入股英美资源集团也可以使其旗下特钢企业下游产品与上游进货渠道挂钩,令中信泰富在内地市场中更好地扩张。
2007年3月,荣智健到上海四川北路开发地铁上盖物业项目,预计整个项目的总投资将超过10亿元人民币。该物业项目的建筑面积为6万平方米,地块的购入成本约5亿元。
后来有人分析这次著名的收购战,认为荣智健之所以成功主要有如下三点: 第一,战略意图明显。荣智健选择香港作为发展基地,是十分具有战略眼光的,并在多个产业进行渗透发展,不断扩大自身的实力。第二,抓住收购的最佳时机。收购恒昌之时,正是备贻收购恒昌失败之时,所以一旦选准收购对象之后,收购的时机掌握成为关键。第三,强强联合,增强收购实力。荣智健在收购时经常会遇到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如在收购恒昌时,就有林秀峰兄弟的竞争。在这个时候,荣智健均倚靠香港几位大富豪的帮助,与他们的联合极大地增强了其竞购能力。这无疑又是以小搏大的典型例子。
荣智健,这个中国最后的“红顶商人”,这个被认为目前中国最强势的富豪,这个68岁的老人,有太多故事值得记述了。
作为荣氏家族第三代的代表人物,荣智健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魔咒,续写了这个家族连续三代的中国首富传奇,让荣氏家业绵延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