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企业家看来,中国的经济形态是比较扭曲的。比如家电产业,这个曾经的朝阳产业,当时的利润还是很可观的。正是在这种高利润的驱使下,家电行业不断涌现出新的竞争对手。然而,国民的消费能力有限,并且家电更新换代的周期比较长,在中国消费者的消费意识里,家电产品能用多久就用多久,实在用不下去了,才会去换个新的。这和国外享受生活、追求时尚的消费观念是截然不同的。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中国的资本界从来就没缺过钱,还是因为中国的消费聚焦的行业比较稀少,无论是空调,还是电视机,包括现在的电脑等一些家电,对于消费者来说无疑是越来越实惠了。可是,这里面却是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中国的家电产品逐渐陷入悲剧的价格拉锯战中。
中国人有群聚和跟风的习惯,比如超市搞活动,如果提出每天开业的前几位买植物油的可以享受一定的折扣,那么就会每天都有一群人天还没亮就在超市门口排队了。同样的,一些人通过各方面的报道,自以为互联网是个创造财富神话的地方,只要有好的概念,就可以去圈钱。至于资本方,在当年互联网泡沫时,也是非常配合帮别人圈钱的。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什么样的内部与外部的环境因素,史玉柱总能得心应手,应付自如。这或许得益于他当年刻骨铭心的失败,也或许得益于他那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的智慧。具体总结如下:
1 关注消费者。无论内部和外部的环境再怎么变化,再怎么波动不稳,作为企业,其核心的价值来源于销售的结果,而销售的结果这个重要的环节需要你的消费者帮助你完成。比如做保健品,就要从购买需求和使用诉求上下工夫。而网络游戏,则应该注重可玩性以及游戏的各方面体验与游戏设置的平衡性。企业之所以能够生存,是因为有一定的社会需求,而产品之所以能够畅销,也是因为符合消费者的需求。所以,关注消费者,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出发点,这是每个企业最本质的存在原因。
2 与媒体保持一定的距离。很多公司发展起来又陨落的原因中,就有因为公司高管和一把手没有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这一条。当你的公司有了名气之后,你需要面对的环境就会改变,找你要钱的人多了,找你麻烦的人也多了,管你的人多了,下面管的人也多了。最重要的是,名人的事件会被无限放大。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的承受能力必须要上去,要不,轻则是自己逃避,离开公司,重则是带着企业一起陨落。毕竟,不是每家企业都有能力去操作媒体和引导舆论的。有些刚起来的企业,由于不适当的营销,导致了社会关注度过高,舆论焦点过于密集,这对于刚起来的企业是很不适合的。因此,很容易被别人抓到一些蛛丝马迹,然后使企业陷入口水战和争议之中。这样的企业一定要有非常完备的危机公关意识。同时,也应该主动地把握媒体效应。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在事件刚开始产生媒体效应时,在媒体集体抽筋之前,就通过主动解释的方式,把话语权抢过来,避免生出新的枝节。
3 稳定压倒一切。随着市场经济的活性越来越大,中国的资本市场越来越开放,机会也就越来越多了,这无疑给了很多企业一些重要的发展机遇。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企业正是抓住了历史性的机遇而走上了资本产业化的道路,继续做大做强。对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企业,史玉柱认为要稳,一定要学会拒绝诱惑和抓住机会,虽然抓住机会和拒绝诱惑表面上看有些矛盾。毕竟,机会和陷阱往往是扑朔迷离、雌雄难辨的。或者这么说,本来是机会的,但是操作环节出了小问题,就可能是自掘陷阱。在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很多企业昨天还在,今天可能就关门了。那段时间,很多人在第二天醒来时发现公司还在,就觉得是件特别幸福的事。当时很多人在一起交流,都说这么一句话: 活着真好,安全第一。
4 坚持就是胜利。很多企业,特别是创业型的公司,企业发展的重心往往处于变动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显示出小公司随机应变的能力,可是,这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长期发展,必须是有主线的,而且还必须经得起市场机会的诱惑,把持住,坚持下去,就会是一片光明。看到了未来的机会,就不应该因为眼前的蝇头小利而轻易改变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