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生活流畅如歌,
舒心惬意十分容易,
纵使生活陷入绝境,
可敬之人依然微笑。
——美国诗人埃拉·惠勒·威尔科克斯(Ella Wheeler Wilcox)
这首诗,连同许多街头智慧和人生道理一样,都是我敬爱的父亲——朱利叶斯(Julius)传给我的。每当我身陷逆境时,我就会朗诵这首诗,它是我精神上的救星。这几句诗是父亲年轻时(父亲从1898年活到1985年)学到的,但他并不知道这几句诗的出处。
父亲与母亲贝茜(Bessie)的婚姻长达60年。父亲生于纽约,1914年北上来到加拿大,加入了加拿大皇家炮兵(Royal Canadian Field Artillery),并在欧洲打了四年一战。26岁那年结婚后,我的父亲带着母亲移居纽约。
1932年,父亲在大萧条中丢了工作。父母有一个三岁的女儿,却只能靠我母亲当行政秘书的工资过日子。屋漏偏逢连夜雨。由于经济萧条,失业率高达24%,贷款者无力偿还银行贷款,导致银行大量贷款收不回来,美利坚银行(Bank of the United States)因此宣布倒闭,父母毕生积攒的3 000美元(大约相当于今天的30万美元)也随之化为乌有。
这件事造成的财务危机对他们的影响是终生的。试想一下:如果你所有的积蓄、信用卡、借记卡,以及弄到现金的所有渠道一下子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你一下子回到了“月光族”的生活(如果你的工作也一并消失得无影无踪,那么当“月光族”都成了一种奢侈的梦想),那将是一种什么感受。这是经历过1929~1939年大萧条时期的那一代人不断重现的梦魇。那时还没有任何福利制度,也没有失业保险。
担心的事情九成根本不会发生
人生中那些降临到你身上的不幸,往往都是你压根从来没有想到过的;而那一成你想到的真正成为现实的担心,也很少像你想象得那么糟糕。
是我父亲把这条了不起的智慧教给了我。
又一堂逆境课
在一次旅行时,我和妻子坦纳来到巴布亚新几内亚(Papua New Guinea)附近一个叫做萨曼多(Samandor)的小岛游玩。这里曾是一个贸易站,全岛面积约1 000英亩(约合4平方千米)。我们还是按照往常的习惯,离开旅游团,在小岛上徒步旅行,来到这座小小的“黑暗之心”的中央。
在这座岛的中央,我们无意中发现一座18英尺高的黑色花岗岩方尖碑,上面刻着碑文:
生命如泡沫,
两事坚若石,
朋友有难要相助,自己受挫要坚强。
碑文的作者是澳大利亚作家亚当·林赛·戈登(Adam Lindsay Gordon,1833~1870年),是献给一位英国传教士的,这位传教士于1905年被当地人杀害,年仅31岁。事情似乎是这样:这位传教士应当地人之邀赴宴,但他没有仔细看菜单,菜单上已经透露了他就是当天的菜肴。这句碑文真是帮助人们应对朋友、亲人和自己疾患之逆境的金玉良言啊!
要让梦想永远多于回忆!
——托马斯·L弗里德曼(Thomas LFriedman),著有《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
“世界头号自大狂奖的得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