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出人意外的成功(2)

失去的机会?抗战前后国共谈判实录 作者:杨奎松


草案同时主张,两党中央应“各派出同数之代表组织混合委员会作为经常接洽与讨论之机关”,并在忠实执行此协定的同时,“双方均保持其政治上与组织上之独立性”。同上。

与前此中共中央历次所提的谈判条件相比,《草案》的让步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直截了当地承认国民党在全国军事指挥机关中占据主要领导地位,而且接受了国民党关于红军改编和苏维埃改制的要求。其作为谈判条件所坚持者,不过是要求先行召集抗日救国代表大会或国防会议。考虑到蒋介石前此条件的核心就在于红军改编、苏维埃改制,以南京政府为中央政府,不难看出,国共两党的谈判条件又有相当接近了。

事实上,这个时候,国民党内上层人物中主张恢复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统一抗日的倾向也进一步突显。宋庆龄、何香凝等于10月下旬正式提出建议书,征求附议签名,得到了孙科、冯玉祥等国民党重要领导人的积极响应。而蒋介石也明白告诉冯玉祥,对于同中共的关系,他已考虑很久。在他看来问题主要有三点:(一)“人的问题,这好解决,从前大家在一桌子吃饭,一屋子开会,现在变成对打的冤家”,“如妥协成功,仍在一起对外,并无不可”;(二)党的问题,“这好办,待我们实行宪政时,各党派都可参政,共党当然不能例外”;(三)军队问题,“这是最不易解决的问题,谁敢去领导他们的军队呢?何况现在他们不答应改编,我想还是送他们到外蒙古去吧!”但他同时也还希望冯玉祥和其他人能够想到办法,使红军“能够服从统一与服从领导”。由此也不难看出,如果关键的军队问题能够顺利解决,服从其指挥,在蒋介石方面,其他方面的问题也不是不能让步的。

11月初,陈立夫等人受蒋旨意四处找潘汉年谈判。8日,潘汉年由沪到宁,没想到陈立夫已由宁飞沪。后经张冲安排,潘汉年急忙于当晚乘车返沪。至11月10日,双方终于取得联络,确定在上海沧州饭店举行正式商谈。据潘汉年随后给中共中央的报告称:谈判结果与原来设想大相径庭。

据潘汉年报告说:他10日晨抵沪,在沧州饭店与陈立夫晤谈,并将周恩来致陈果夫、陈立夫兄弟及致蒋介石的信亦顺便交他。陈立夫一上来就问:你是代表周恩来个人呢,还是代表中共?潘汉年当场回答说,我是代表整个苏维埃与红军来与南京政府及中央军谈?的,并非代表任何个人。陈立夫紧接着要潘汉年先将中共方面的合作条件告诉他。潘汉年于是便根据《国共两党抗日救国草案》讲了一个大概,之后问陈:南京对我们提议有何意见。陈立夫当场表示,既然中共方面表示要开诚合作,那么我也就好提任何条件了。我们的意见是:第一,对立的政权与军队必须取消。第二,目前可保留三千人之军队,师长以上领袖一律解职出洋,半年后召回按才录用,党内与政府干部亦可按才适当分配南京政府各机关服务。第三,军队能如此解决,则你们所提政治上各点都好办。陈立夫特别强调,他的这个答复意见是代表蒋委员长的,?不是他个人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