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离开美国之前的那一周,卓别林去了纽约,坐在理查德·阿维顿的面前,让其为自己拍照。其中一张照片中,卓别林把两手的食指分别放在脑袋两边,表示魔鬼的两只角,嘴巴咧得很大,露出全部牙齿,嘿嘿地笑着。他的脸上带着一些喜悦之情,又显出一点儿残酷的样子,不过,想要确定其中哪一种感情更为强烈的话,还是有些难度。扮演电影中的流浪汉角色时,他的面部表情似乎总是惟妙惟肖,透明得让人难以置信,但是,在生活中以及照片里,他看起来却小心谨慎。
1957年的那一天,在离开电影院时,杜波依斯也许对妻子说过自己想念卓别林以前拍的那些无声电影。卓别林喜欢这样说以前的无声电影:"最美是无声。"当所有其他制片厂都已转向有声电影时,卓别林依然在1930年拍摄了无声电影《城市之光》(City Lights)。在《大独裁者》中,在主人公发表荒谬的演说时,卓别林安排使用声音的方式让这部电影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一部哑剧。卓别林最大的天赋是,即使没有与一个人交谈,也能表达出从这个人脸上看出来的东西。随着年龄增长,卓别林也变得更加冷酷,他的脸可能已经不再是当年克莱恩能够一眼看到心底的那张脸了。也许,卓别林已经再也不可能塑造出那种流浪汉形象。
卓别林不善交谈,交谈让他觉得没有安全感。回到欧洲见到那些著名的知识分子时,这种恐惧感达到顶峰。在自传中,卓别林写了在乔治·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家进晚餐期间发生的一件事。萧伯纳把他带到图书室,卓别林注意到满书架放着的都是萧伯纳的著作。他说:"噢,全是你的书!"但是他没有读过那些书,想不出来接下来该说什么。所以,他很遗憾失去了与萧伯纳进一步交谈的机会。他们随后回到餐厅,与众人待在一起。卓别林曾经遇见过印度领导人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当时也发生了类似的一幕。后来他写道,他听说过甘地为"印度之自由"(The Freedom of India)而写的作品,他很支持甘地的观点,而且,他还知道甘地是反对机械化的。在伦敦东印度码头路(East India Dock Road)的一间脏屋子里,卓别林坐在一张沙发上,想把对甘地的这两点认知转变成一个显示才智、表示敬意的问题,却未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