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8月6日 政府信息公开

十三亿 作者:东西文库


在办公室时做得工作很多,依法治理、侨联工作、食堂账目及客饭支出、临时工工资、发文以及半年左右的保密工作等等多项,而系统负责的工作就只有政府信息公开了。

那是07年12月中旬,办公室主任让我陪同领导一起去朝阳区开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的会。当时好懵懂,根本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稀里糊涂地去了,稀里糊涂地听了。记得是市司法局的一位姓马的处长先讲了信息公开的意义、法律效力等,然后区里从各部门抽调的几位负责该项工作的同志宣读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准备工作的通知、以及**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实施《条例》准备工作的通知等等一系列的文件,然后就笼统地布置了下一步的工作。我们部门去的人员有副处级领导,办公室副主任、司机还有我。我看了看,这项工作落到我头上的可能性大大地提高了。

会开完后的半个月左右,区里面对这项工作的布置乱糟糟地开始了,首先第一阶段是关于信息的清理,要求各单位在1月底之前清理出单位2003年以来形成的各类信息,按照谁形成谁负责清理的指导原则进行清理,并及时汇报清理的结果;布置关于信息公开的保密审查工作,下发保密审查单,开始的单子下发试用了一段后,废止,从新制作了新的保密单;布置开展目录的编写工作;布置开展依申请公开工作方法等,各种要求方案等通常会出现“以此为准”的再次通知下发。有点摸着石头过河的味道。

我在接手这项工作后,才知道有时候想法和行动是有较大的区别的,我的计划中,按照上级的要求,制定本部门的政府信息公开相关的工作制度,然后通知各部门执行就可以了,然而,配合不是简单的小事情,可能因为自己是新人吧,说话办事没有力度,在某一天下午开的四个会中,我的会是最后一个,等到我说话的时候,发现只剩下几个小兵和三个科长了,失去了开会的意义。硬着头皮讲完了。我以好朋友的人格起誓,和没讲的效果一样。至于上边布置的信息清理,没法完成,我就只清理了办公室包括发文在内的一些东西,整理了大约两三天就完成了。然后就开始了大规模的编制目录,后来我才知道,上级部门也才知道,目录是不用人工编写的,只要输入相关的信息,在政府信息公开的系统里面会自动地形成目录。做了无用功。接下来一项工作是迎接检查,本来上级部门说好是到各个单位下来查的,弄到最后还是力度不够,大家聚到一个单位开了个会,算是检查结束了。为了迎接检查,杨主任指示大厅迎检经验丰富的小孙协助我准备迎检的材料:准备了十个左右的规格一样的文件盒,各种材料的封面都打成彩页,加上地区的标志,很漂亮,然后就是各种材料内容的堆积了,大概地分了几类,根据类别装到盒子里面,会前拿出来炫耀一下,算是搞定了。还有编制指南、印制指南、对大厅人员进行培训等各项工作,虽然稀里糊涂,但还是都完成了。感觉最难的是对于保密单的签字,要不就是轻易找不齐领导、要不就是对于要公布的东西,领导不同意,深了,领导说,这个算了;浅了领导说,这样的小事情还要请示我啊。……

硬件方面的准备就是查阅区的建立了。建在了大厅。而且,按照主管领导的意思,要做一个大的上网查阅区。当准备在大厅安装上网区时,领导们的意见又不一致,我请相关公司的人,测了这里测那里,方案提出来三套,直到我走,也没有落实。

这项新工作,理出一个头绪挺难的。有时候想想,我做过的那么多的无用功,资源浪费,比如我将大厅接待居民用的法律条文298条都整理出来了,当时真是十个十个的数着弄的,弄到最后,上级部门经过开会研究,不用基层公开了,由各委办局来公布;有时候想想或许好些个做错了的工作也是对于如何做好工作的一个有益的探索吧。经常这么安慰自己,意义起码一半在过程。在工作中,如何和各部门打交道,这对我是一个极大的锻炼,做不了一只聪明的狐狸,但是起码知道了狐假虎威是种学问,而且是实用的学问。是一种如何做好工作的学问:你说出来没人听,你的主管领导说出来或许也没有人听,那就看你如何高超地请示主要领导,利用他对你工作的重视,起码你能向别的相关科室宣传出重视的含义来,明显的也罢,隐性的也罢,那工作成功了一半。这项工作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靠一个人的力量,尤其当这个人是个小兵,那么困难挺大的。停滞状态,本质的停滞状态。这是我在做这项工作的最多的感慨。我好些时候只是做些表面文章出来,让上级感觉到你的努力,让本单位领导看到你的付出。可是出成绩确实挺难的。因为没有努力的目标,或者做好此项工作你没有承担试验失败后果的资本。我想大胆地进行推进,可是如果推行的相关的措施是错误的怎么办,如果因为公开开罪了某个科室他下一步工作完全不配合了怎么办,?…。所以,有时候,面对这项工作,我常常会产生出一种绝望情绪。怎么会是这样,这项工作好与坏的标准很明确,可是我不能按照标准去做事情。领导不支持、同事不了解、科室不配合、自己干着急,这就是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一段时间后我的真实想法。无关痛痒的事情可以公开了,可是公开的意义呢?我对这项工作的不满意实际上可以说是我对基层工作体制的一种愤怒。我的真实地想法是什么,是把这项工作做得漂漂亮亮的,或者逃离。

真没想到,我的逃离想法竟然成真了。个别科室领导调整之际,我被调到了城市管理工作部。

别人看来有点遗憾,距离领导最近的一个科室办公室都呆不住,才十个月就被调开了,可惜;我呢,我只是有点落寞,毕竟十个月了,和领导、和同事都已经熟悉了,这种办公室匆忙的工作环境我已经渐渐适应了,可是还是要走了,真实的原因我知道,领导知道,我的文笔不行,可是又没有锻炼的机会,在办公室的10个月中,我没有写过一篇大的重要的稿子。有的机会自己不会把握,所以,我不是特别适合办公室工作。办公室又来了个年轻人,我开始认真地交接工作。一周后,我到了新的工作岗位。我竟然松了口气。

我原以为就这样离开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然而,调动工作后一个月,新的办公室主任找到我,说上级对此项工作比较重视,尤其是依申请公开工作,从市到区都是全力在准备相关的应对措施。我们也要进行全机关的培训,需要我写点关于前段时间的工作情况的介绍,我写了,大约六七千字的样子吧。改了改,就那么培训用了。其后不久,又要以发文的形式对机关相关科室进行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我不想写了。我觉得写好写坏都不合适。如果写得好一点,那么,现在负责该工作的人会觉得,你这个人都走了还这样,以后让我怎么开展这项工作啊;如果写得不好,主任会想,果然不是我的兵,干活不卖力。于是我就一拖再拖。前几天,实在拖不过去了还是写了个三四千字的通知。

展望公开的未来,喜忧参半。喜在重视的程度在不断地提升,我觉得有半年或者一年左右的时间,每个科室都会形成报送信息的长效机制,整个运转体制将形成;忧在随着重视程度的提高,信息公开的“技巧”将提升,公开出来的东西会变得意义不大,实用价值不高。但是整体上来讲,搭好了政府信息公开的框架,这是好的,随着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相信有信息公开工作真正融入到老百姓生活的那一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