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地位(8)

搞垮巴林银行之后 作者:(英)尼克·利森


伊凡:当一个人真正对某事感兴趣的时候,他是被“吸引的”,不是被“推动的”。一个聪明的教师可以让孩子们对一个话题津津乐道很久,并且每天这般,乐此不疲。如果孩子被语言学习“吸引”了,他们可以在一个月内学会一门语言,因为他们喜欢。其他事情也同理。他们需要学有所得的感觉。

尼克:我知道每件事都是有因果的。您是否觉得我对地位的追求和对“自我发展”的渴望变成了不健康的心理?

伊凡:这是个很有趣的问题。我们的文化对心理的研究并不成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这样一个理念——我们的基本需求必须得到平衡的满足,甚至那些理应深谙此道的专业人士——如老师、社会工作者或心理治疗师——也不懂这个理儿。所有失衡的行为都是需求或贪欲未得到满足的表征。当一个人变得贪婪时——不管是为了得到关注,为了得到控制力,还是为了得到地位或与别人的关系——他会无法正确判断自己的真实的处境。他会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身边的人,会变得鼠目寸光。比如,一个只看中地位的人,会认为那些钱不如己,房不如己或车不如己的人没有交谈价值。实际上,一些最具人格魅力的人往往将资产看得很淡。

尼克:也许在巴林银行的时候,我被向往已久的地位蒙蔽了,以至于我将自己行为的后果置之度外。这样的解释合情合理。不管情况变得多么糟糕,我一直设法安慰自己,设法让自己相信局势尚可掌控,我能从交易中获利,走出自设的地狱。这种机会从未出现;这种机会不可能出现,但我一直抱着那样的幻想。很多时候,我提心吊胆,但当局势平静,伦敦总部又没有提出任何质疑的时候,我的自信心又膨胀起来。

伊凡:很多人都是这样。贪欲是很强烈的。正如我们所说过的,人一出生就需要得到关注——关注就是一种给养。如果得不到关注,大脑就不能正常发育。所以,我们迫切需要关注,我们对关注有贪欲。但得到太多的关注也是有害的。这与饮食同理。饥饿和暴饮暴食都无益健康。对平衡与时间的把握很重要。

尼克:我的儿子有几个月大了。如果我们经常抱他,一直围着他转,他会不会觉得自己是“小太阳”?

伊凡:在他看来,自己就是“小太阳”,是一切的中心。他必须如此,因为他的安全和生存完全依赖于你和里奥娜。他不能独存于世。每个孩子,在三四岁以前都认为自己的需求是首要的,其他的一切都是次要的。人之初都有这样的感觉,随后这样的感觉渐渐淡化。人必须渐渐学会暂时搁置自己的需求,同时认识到他人也有需求,同样需要被关注,同样需要满足需求。如果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他就能完成这一转变。不幸的是,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许多不健康的青年人和成人认为自己的幻想、愿望和欲望都应像自己的权利一样立即得以实现。他们还像两岁孩童那样寻求关注,这或许是他们在童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爱。整个社会贪婪成风,这正破坏着我们的生存环境。

尼克:我同意。我们需要培养自己对生存环境的关爱。回顾过去,直到25岁被派驻新加坡,我一直觉得自己很能干。我能完成每项工作。我能游刃有余地应对种种挑战。但是,新加坡国际货币交易中心的交易出错后,我很快就感到了自己的无能。我没有承认自己的手足无措,而是企图蒙混过关。理智早就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伊凡:真正的压力是不是从那时候开始降临的?

尼克:是的。

伊凡:你能回忆起自己意识到身陷困境,不能自拔的那一刻吗?你是否逐渐意识到自己为掩盖错误而撒谎?当你想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时,有没有感到心头一紧?

尼克:嗯,是的。我心里七上八下的,浑身不自在。直到夜里——午夜时分——我们才会意识到错误。交易最终在那个88888账户上终结了。把赌注押在那个账户上是我最大的一次冒险。这完全是我自己的决定;这是对我的诚信考验,我经不起考验。当然,如果那次下注成功,我将变得无人能敌,生活也将是另一番景象了。我不得不提一下有效和严格的控制机制。我知道我所做的是错的,我知道不应该那样做,但我还是继续那样干了。刚到新加坡时,我在当地没有任何优势可言。我一点一点地为自己争取地位。我们七点上班,交易用的电脑不怎么样。理想中,在一个正常运作的市场,所进行的交易应该在半小时之内得到确认。但电脑经常一死机就是四五个小时,这样就会出现很多漏洞。交易常常对不上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