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节(3)

春秋战国 作者:(日)陈舜臣


他由郑国往东南方向逃亡,而这一带正是楚、郑、吴三国相邻的边界。因此,关卡随处皆是。逃亡之行必须穿过其间,东躲西避。没有随从,只有伍子胥和年幼的胜两人而已,而他们是郑、楚两国缉拿的对象。刚躲过郑国追捕人马后,很快又遭遇楚国搜索队——这等惊险场面不知发生多少次。

郑国发生阴谋未遂事件,伍子胥畏罪潜逃之消息,已传到楚国。

——这是逮捕子胥的绝佳机会!

楚平王立刻悬赏捉拿子胥。

粟五万石

执圭之爵

这样的悬赏在当时确实是前所未有之事。这里所谓的“粟”并不是指“小米”,而是指“未脱谷之稻米”,也就是“俸禄”之意。

伯夷、叔齐入首阳山而“不食周粟”,并不是“不吃周国之谷物”,而是指“不出仕于周王室”而言。

“执圭”乃执有君主赐给之玉器 的爵位,代表拥有领地。

伍子胥的头可以换五万石俸禄和贵族地位!

伍子胥好不容易逃到长江岸边。这时是晚上,周遭已在一片黑暗笼罩之下。

岸边一只渔船停泊着,船上坐着一位老渔夫。

“我可以搭船吗?”伍子胥问道。

“可以啊!”满脸皱纹的老渔夫面无表情地回答,然后开始摇橹。如果知道他们是被缉拿的人,这位渔夫说不定会改变态度。伍子胥于是强自镇定,和胜一起上船。坐下来后,他若无其事地回头一看。岸边沙洲松林前,有几个人影在那里晃动。他们有的挥手,有的在叫喊。

“回来!回来!那是伍子胥呀!”

由于距离很远,所以,除非用心听,说话内容很难听清楚。

伍子胥窥看这位渔夫的表情,发现他好像没有听到叫喊的声音。由于一片黑暗,对方似乎没有认出他是伍子胥。

幸亏他是个老者……伍子胥为这位老者的耳不聪目不明而暗自庆幸。

由于身无分文,所以抵达对岸后,付不起渡船钱。伍子胥于是取下佩剑递给这位老者说:“这把剑价值起码百金,船家老兄,你就当做渡船钱收下吧!”

“不必了。”老渔夫摇摇手,莞尔一笑说,“我不是为了要赚百金才让你搭船。五万石俸禄和执圭之爵,我都不稀罕哩!”

“哦……实在谢谢!”伍子胥对他作揖致谢。

原来这位老者早就知道他是伍子胥。他不但助一臂之力,更坚决不收取船资。

伍子胥由此前往吴国。

不过,这趟旅程也不轻松。

“未至吴即疾,止中道乞食。”——这是《史记》的记载。

生病而成为乞丐——由此不难推想其旅程之艰辛。由于这是沼泽地带,长江支流及湖泊遍布各处,所以此次逃亡利用船只的机会甚多。

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中游流域,也就是所谓的“中原”。夏、商、周都是中原王朝。春秋初期,长江流域根本还没有登上历史舞台,是个后开发地域。

到春秋末期,长江流域开始受到世人注目。中原文明逐渐传到此地。

长江中游地域由于接近中原,所以较早开化。当时位于此地的是富强之国——楚。

“春秋五霸”的列法向来众说纷纭。其中有一说是:

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

吴王夫差

越王勾践

齐和晋堪称为中原之国,但,楚、吴、越三国过去则是被视为蛮地的长江诸国。

中原文明于公元前五、六世纪,如浪涛般涌向南方。

春秋战国五百余年期间,中国所以未如三代(夏、商、周)之统一,原因并不在于缺乏英杰之士出现。

前列春秋五霸都是极其优秀的英杰。而在秦始皇登场之前,统一之事迟迟未实现,原因何在?

当时的最大课题是中国之统一。

而中国却在不断膨胀。

原先的中国只包含黄河中游地区,之后逐渐向南方扩张,使得天下英杰难于掌握。

下面要叙述的是以伍子胥及范蠡等人为主角的吴越争霸,并不是单纯的战争故事。读者必须明白,吴越斗争因中国文明扩张而起,而中国本身之范围则因吴越战争而更加扩大。

这是一种史观。

我们且把故事从刚病愈的伍子胥,一只手牵着胜,另一只手拄着拐杖,踉跄踏入吴国的场面说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