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节(5)

春秋战国 作者:(日)陈舜臣


因此,春秋与战国之分界,有以晋事实上分裂之年为依据的公元前453年之说,和以正式分裂乃至被承认之年为依据的公元前403年之说两种。

现在的史界与其采春秋、战国之分法,毋宁以奴隶制度社会和封建制度社会作为划分时代之方法。

虽然如此,春秋与战国毕竟是极为重要的时代转折点,所以不可不触及成为其象征的晋之分裂。

一言以蔽之,这是“下克上”的时代。

晋王室势力日益衰落,代之而起的是居重臣之位的六卿势力。

晋之六卿为范、知、中行、赵、韩、魏六氏。这六卿相互斗争,自不待言。

范及中行两氏,首先被以知氏为盟主的四氏联军攻灭,而从竞争舞台上消失。余下四氏中,势力最强大的是盟主知氏。由于知氏有杰出领袖知伯,所以其余三氏无法与之抗衡。

知伯不时用以大吃小姿态,对其余三氏有所欺凌。

——希望你们把领地割让给我。

第一个被如此要求的是韩氏。韩门之主韩康子当然对知氏之橫暴愤怒不已,而家臣却对他谏言:“要是拒绝,对方一定会攻打我们。由于知氏实力强大,我们将被攻灭是难免的。请接受对方的要求吧!一旦对方食髓知味,一定也会再向其余诸氏提出索求。结果,总会有人因拒绝而开启战端,这样,我们不就有机会了吗?”

韩康子冷静思考的结果,觉得这名家臣言之有理。“好,就把万户之县割让给他们吧!”

食髓知味的知伯,又向魏提出同样的要求。魏桓子与家臣商讨的结果,二话不说,同样割让万户之县。

最后被要求的是赵氏。知伯所以把赵氏留到最后,是因为赵氏之主赵襄子乃相当了得的人物,因而不得不对他保持戒心。

赵氏有一名臣叫张孟谈。会议结果,赵决定拒绝此项要求,并准备据守晋阳,与之交战。

之所以选择晋阳的理由是,这个地方的赋税最为轻微,在善政之下,住民无不心服的缘故。

“非给他们颜色瞧瞧!”

知伯当然下了动员令。动员对象不只是知氏军队,连魏氏和韩氏也被邀请出兵。实际上,这不是邀请,而是命令。

魏氏和韩氏都不敢不听知伯的这个命令。

——没收赵氏领地后,由我们三氏来瓜分吧!

知氏邀请出兵时,用这句话作为利诱,而魏氏和韩氏当然不会天真到相信这样的话。他们虽不敢抱以期待,却也在被迫之下派兵协助。

晋阳守备得异常坚固。他们以围墙灌木削制成箭,更以宫殿廊柱部分之炼铜铸成箭头,在攻防武器上并不缺乏。

攻城达三个月之久,晋阳迟迟没有陷落。

晋阳乃现在的山西省太原市。这是海拔约一千公尺的地区,迤逦的汾河流经其间。这一带的河川有多处农民利用农闲期间建造而成的水坝。

急得发怒的知伯,遂引汾河之水流进晋阳。这是水淹战法。

城内住民被迫移至高处设置炊事,甚至在树上起居,最后由于缺粮,改以吃幼小孩童之肉度日。不过,他们毕竟不忍吃自己的孩子,因而“易子而食”(《史记》所载)。

虽然有过善政实绩,但人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何况这次的战争是领地之争,与人民丝毫无干。

我们为什么非这样受罪不可?我们难道没有反抗的权利吗?

原本驯良的晋阳住民,有了即将造反的情势。

赵襄子很快就察觉到这股气氛。有此动向的,不只人民而已,群臣似乎也蠢蠢欲动。这一点,赵襄子由人们对他的态度看得出。人民确实不再以礼对待主子了。

对我依旧执礼甚恭的,只有高共一个人……赵襄子知道这个局面要是再不打开,结果只有毀灭一途。

不愠不火的方法绝对无法达到起死回生的目的,得采取非常手段。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