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有一段情(2)

遥远的乡愁 作者:重返61号公路


1953年,周蓝萍作曲、潘英杰作词并由紫薇唱红的《绿岛小夜曲》是一首描写台湾风景的歌。这首歌最初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后来因南洋华人的推崇,几年后才回红台湾,紫薇也因此成为最畅销的歌手。

周蓝萍与吕泉生一样,来台初期也是在“中国广播公司”音乐组工作,后来受到朋友鼓励开始写曲。由于周蓝萍、吕泉生在“中广”的关系,“中广”的工作人员在台湾流行音乐早期的发展上有着功不可没的地位。据说,周一生也有超过五千首的作品。他的作品中,比较著名的还有庄奴作词的《愿嫁汉家郎》与求如填词的《姑娘十八一朵花》。

1960年代是台湾流行音乐的自制生产时期,甚至可外销至东南亚市场。那时的做法是由唱片公司像海山、大众等邀请香港、上海等地的音乐人录制“时代歌曲”,大多仍是姚敏、陈蝶衣等人的作品,因此那一时期台湾的国语流行音乐被称为海港派(即上海与香港)。电影业的发展与传播也造成电影主题曲的流行,同时也有一些政治歌曲得到主流媒体的宣传。

此时传播渠道除唱片之外,还有歌厅、电台、电影及电视,其中又以1962年“台视”的开播冲击最大。歌手们开始注重自己的形象,如“台视”《群星会》中的歌手张琪、紫薇、冉肖玲、金燕、谢雷等都是当时最有代表性的,他们外形华丽,走的是百老汇舞台表演的形式,开始具有明星艺人的架式。“中视”、“华视”陆续开播,电视综艺节目更是促销流行歌曲,让唱片畅销、歌手走红的重要基地。打歌风气全面由东洋传送过来,让姚苏蓉、邓丽君、凤飞飞、甄妮、刘文正、崔苔菁等歌手如虎添翼地成为台湾歌迷耳熟能详的巨星。

唱片公司也开始培养本地第一代词曲创作人才。1960年代末期,台湾乐坛上出现了一大批具有跨时代意义的词曲创作者,他们对于本土原创作品的关注和努力,使得流行音乐又重现生机。他们当中的代表者——庄奴、左宏元、刘家昌、孙仪、汤尼也是从那段时间开始受到大众的瞩目。

有人说,台湾华语流行乐坛的三十年间,有三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即1970年代的刘家昌,1980年代的罗大佑和1990年代的李宗盛。李宗盛曾经说过,自己早期创作的《云雾》就有刘家昌的味道,他认为刘家昌是1970年代对台湾乐坛影响甚远的一位音乐人,也是创作行业的奇迹,因为在刘家昌的全盛时期,一年便有近二十首流行曲,以目前乐坛的发展情况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李宗盛说:“刘家昌的歌曲旋律、和弦都很简单,很容易打动人心,可能就只需用几个弦,或几分钟就可以完成,但却有绝好的旋律感,会写出大家喜欢的旋律,在现今华语流行歌曲的创作人之中,是没有人比得上的。”

梅兰梅兰我爱你/你像兰花着人迷/你像梅花年年绿/看到了梅兰就想到你/梅兰梅兰我爱你/你像兰花着人迷/你像梅花年年绿/看到了梅兰就想到你/我要永远地爱护你/因为你梅兰有气息/我要永远地伴着你/今生今世永在一起/梅兰梅兰我爱你/你像兰花着人迷/你像梅花年年绿/看到了梅兰就想到你

——《梅兰梅兰我爱你》

词曲:刘家昌唱:刘文正

刘家昌1940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幼时随父母移居韩国,1962年毕业于台湾政治大学。1966年,刘家昌开始从事音乐创作,主要为电影配乐和写作电影歌曲。1970年代,刘家昌的歌曲开始走红,并培养了大批乐坛重量级人物。之后,刘家昌又从音乐创作转入电影拍摄。在创作的巅峰期,刘家昌曾同时帮多位歌手写歌,也发生过在同一录音室同时有多位歌手都在录刘老师的歌的情形。有很多歌手都是由刘家昌带入行的,如刘文正、甄妮、张艾嘉、费玉清、陈淑桦、凤飞飞、杨林……刘家昌的很多经典作品在1980年代流向内地,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内地流行音乐的进程,如《迟到》、《晚安曲》、《梅兰梅兰我爱你》、《我家在哪里》、《往事只能回味》、《海鸥》、《一帘幽梦》、《秋诗篇篇》、《只要为你活一天》和《爱的路上千万里》等等,而他后期创作的《在雨中》和《我是中国人》等等也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