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顿狠揍”(11)

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1911-1945) 作者:(美)巴巴拉·W.塔奇曼


突然,就像用隐形墨水写下的东西突然显现出来一样,向北挺进的三路日军的最东面的一支出现了。情报部门的罗伯茨上校综合分析了第六军与敌军小分队接触的零散报告,他意识到这些小分队是为进击腊戍的日军探路的,而进攻腊戍将会切断滇缅公路。他向史迪威作了紧急汇报后,史迪威前去察看第六军在前线的驻守情况,结果失望至极。部队未经命令擅自转入防御阵地,指挥员也很松懈,第六军军长甘丽初将军掉以轻心,对情况不了解,也不能控制下辖各师的将军,结果暂编第五十五师师长陈勉吾面对一股比他弱小小的敌人便放弃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阵地。另外,他也未能执行要他重新夺回一个阵地的命令。这里的山庄仍然是风景不俗、一派祥和,松柏遍地。“咳,你知道吗,这些松树是为花生米的那些棺材用的”,史迪威对多恩说。花生米原是蒋介石在秘密电文中的代码,后来经常用做委员长的名字。回到指挥部后他给罗卓英下令训斥甘丽初将军,把陈勉吾撤职并收复失地,但他并不能保证这些命令会被执行。实际上除了第一个命令,其余的都未被执行。

三天后,在伊洛瓦底江一线日军绕过缅一师并突破了防线,直奔仁安羌的油田而去。斯利姆将军的部队已经斗志全消,无法进行有效抵抗,结果4月15日他下令炸毁油田。被亚历山大紧急召往眉苗的史迪威看到了“灾难和消沉”。亚历山大向他坦白说,他的士兵“见了日本人就怕”。忧心忡忡的亚历山大“现在叫我乔了”。

正在这时他收到蒋介石的一封来信,命令他给每四个士兵发一只西瓜。在史迪威做战区指挥的过程中,再没有什么比这件事更让他恼火的了。当时正是联军最黑暗的时候,缅甸已经危在旦夕——史迪威认为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蒋介石的干涉——这时候来个西瓜令,这使他对蒋介石的蔑视无以复加;因为后来此事被公开,委员长的愤怒也可想而知。这件事对双方的都有深远影响。

按照原先委员长同意的安排,孙立人的第三十八师已经北调至伊洛瓦底江一线加强与英军的联系,现在被用来阻止日军,争取时间让缅一师逃脱。在仁安羌的三天浴血奋战中,中国第三十八师和英军装甲旅一道坚守阵地并不断反攻。这是整个战役中最为激烈的战斗,展示了史迪威常说的只要指挥果断,就能显示中国军队原有的素质。中国军队的战斗使得缅一师得以逃脱——尽管失去了大部分车辆、榴弹炮、野战和高射炮以及20%的伤亡——另外也无意中救了更东面的印十七师,因为假如日军击溃了缅一师的话接着它就会攻击印十七师。

战役后一片恐怖,日军的野蛮跟在中国的做法并无二致。日本人把印度囚犯捆在竹楼里然后放火,或者把他们身上浇上汽油活活烧死。让缅甸的西方人惊恐的是,被俘的英国军官的待遇也好不到哪里;一些人被剥光衣服绑在树上当活靶子练习刺刀。在这之前,所有到亚洲的西方人想当然地认为,他们会得到跟本地人不同的待遇。

在参加战斗之前,史迪威在4月15日给马歇尔发了一封措辞悲观的电报说明当时的形势。他说,自己相信英军很早就已经打算放弃缅甸。他确信印度的部队足以解救缅甸,而且“如果他们当真的话部队早就开进来了”。他自己得出的结论是,亚历山大之所以不愿意让部队参战,是因为伦敦指示他只要象征性抵抗然后撤出缅甸。这种看法不仅是史迪威参谋中的美国人,而且很多其他美国人都相信。卢斯夫人在跟亚历山大谈话后于4月10日写给史迪威的信中说:“恰罗德·哈罗德·亚历山大爵士无意守住他来到的这个黑塔——如果这证明代价很大的话。”(他还说了一句“极有价值”的话:“我真希望乔别走。没了他,要我指挥中国人可很难。”)路易斯·约翰逊(Louis Johnson)上校是个好战的原作战部副部长,罗斯福派他去印度担任总统特使;他也得出了同样的印象。在他的报告中他说,英国人情愿放弃缅甸而不愿意受恩于中国人,或者为了守住缅甸而对缅甸的民族主义分子作出让步。反正他们想在和谈时重新得到缅甸,而且不想就其未来政府形势作出任何承诺。

其实对任何人来说,缅甸的重要性都是排在最后的。当4月第一周一支由六艘航空母舰组成的舰队抵达孟加拉湾的时候,韦维尔对加尔各答非常担心,要布里尔顿派八架轰炸机对日军正在集结船只的仰光和安达曼群岛进行轰炸,尽管轰炸效果并不好。这发生在他拒绝支援缅甸还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因此让史迪威非常愤怒,而更恼火的是蒋介石,因为他曾经得到保证说第十航空队属于史迪威指挥。他认为,布里尔顿的空袭说明只要有必要,美国随时都会为了英国而牺牲中国人的利益。蒋介石跟西方人的接触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加深了他对西方的反感。他宣扬说,这样将中国战区的兵力挪用别处,如果联军再遭失利,中国就“可能突然完全仇视外国”并退出战争。

然而,当面临在东西方之间作出选择的时候,马歇尔是从来都不含糊的。正如韦维尔所担心的,从日军航空母舰上起飞的飞机于4月9日轰炸锡兰,此时马歇尔同意派第十航空队去保卫印度。这是对英国同意在英国集结兵力准备跨海峡进攻欧洲作战的代价。以马歇尔为首的美国人希望英国出兵;英国人不太愿意,最后同意了,但条件是美国要防御中东和印度。马歇尔的参谋们提醒他说,他的决定会“对中国局势和史迪威的作战产生不好的影响”。不过实际上中国的利益是第二位的。为了让自己下得了台,他告诉委员长和史迪威说对加尔各答和印度东海岸的威胁“关乎印度的存亡,也严重影响我们将来帮助中国的能力”。

史迪威得不到空中支持,对这种精神鼓励也只能将就了。“我向你保证,从世界的大格局来说,你所作出的努力的重要性是明确无疑的。”马歇尔告诉他说。可惜他的话并不能阻止日军的进攻。由于飞机数量少,马歇尔也没有别的办法。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