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李晓宁中国经济体制研究会研究员。:从工业化开始,石油就是极端政治化的一种产品,它跟军事跟政治的关系,比别的产品都密切得多。美国太平洋战区司令基廷上将就讲,如果在中国南海发生对美国不利的一些事件,美国将控制马六甲海峡和霍尔木兹海峡这个油喉,那么他为什么不掐别的区域呢?
的确,只吃“进口饭”存在着重重风险。在能源进口上,我们都不得不按照国外的游戏规则进行交易。以燃料油为例,我国企业进口燃料油时,往往在装船当天及其前、后各两天的普氏公开市场收盘价的加权平均价格作为结算价格。而国际大油商趁虚而入,往往在我国进口燃料油装船日前、后两天在普氏公开市场上抬高现货价格。缺乏定价权,就往往吃哑巴亏,在国外交易中会损失几千亿元。而中国对石油的高度依赖性也很容易成为国外制衡中国的砝码。
中国的石油到了必须走出去的阶段。2008年,我国的石油消费量仅次于美国,排名世界第二,占全世界的10%,而我国探明的石油储量只有全世界的1?4%。按照已探明可开采量和年消费量比较来看,中国12年左右就会消耗完自身资源。于是,走出去,收购油田,确保资源供应成为不二选择。2009年以来,路径恰恰如此。从2009年2月到7月,短短5个多月时间里,中石油、中石化两大石油巨头已经分别与俄罗斯、巴西、委内瑞拉、安哥拉、哈萨克斯坦等国签署了6份互换协议,总规模高达4800多亿元。从地区分布来看,也是遍地开花,分布于中亚、中东、非洲、南美,以及亚太5个地区。
嘉宾韩晓平:对于中国来说,最希望的还是中东,因为中东的油是最多最好的。我们在两伊战争之前就已经在那儿,两伊战争之后,中国在伊拉克一直做,后来因为美国打击萨达姆,中国受到了影响,但是现在又重新回去了。
其次就是非洲。我们老一辈领导人在那儿经营50多年,非洲是未来很大的希望,因为那里有大量的石油资源,特别是几内亚湾,这个区域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一个石油基地。这里的尼日利亚、安哥拉以及很多小国家都有很多油。而且石油公司到这儿来有很多好处,因为可以就近把油卖到欧洲去,也可以越过大西洋卖到北美去。卖的价钱会很好,因为我们知道美国和欧洲对于石油产品的质量要求非常严,很多中东油他们不要,含硫量高的不要,炼起来麻烦的不要,含胶质高的也不要。
再次就是中亚地区,它是未来石油接力的地区。我们知道在土库曼斯坦有大量天然气资源,在哈萨克斯坦也有很多油,用一个管道就可以输入到中国来,非常方便。而且这些中亚国家受到恐怖主义的威胁,它的土壤就是贫穷,如果我们在这里勘探石油,当地肯定就会尽快富裕起来。一旦富裕起来,恐怖主义的土壤就会消失。
再有就是南美洲。原来谁也不认为南美洲有油,在历史上南美洲曾经因为石油危机受到很大的打击,包括南美洲的银行体系崩溃,都跟石油危机有关系。这次首先在巴西沿海发现大量的石油资源,而巴西又跟阿根廷接壤,所以阿根廷也可能有油,那么在这个区域又可能发现大量的石油资源。
最后还有南海。我们知道南海的一部分资源属于我们自己,同时很多国家跟这儿接壤,而大家都希望获得这块资源,所以这块资源争议比较大,我们暂时还是希望能够搁置争议。而且它们的油在3000米以下比较深的水里,勘探开发成本比较高,花这么高的成本去打这个油也不一定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