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什么是灵性(5)

承认不完美,心灵才自由 作者:(美)科兹


这首诗告诉人们,唯有承认自己愚昧无知,我们才能对事物有所了解;唯有承认自己无能无助,我们才能获得帮助;唯有承认苦难,我们才能超越。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面对痛苦和不幸,总是选择逃避,而逃避则会带来更大的心理问题。心理学大师荣格说:“所谓神经官能症,其实就是人生痛苦常见的替代品,这种替代品带来的痛苦,比要逃避的痛苦更为强烈。”因此,我们要提醒的是:只有尊重事实,接受那些无法掌控的不完美,才能淡化心灵的不适,让自己找到生活的方向。发现自我和承认自我是获得幸福的基础,当我们做到这一点后,灵性便开始觉醒,内心的智慧也会因此而生。

《宗教之我见》一书曾对戒酒协会的早期成员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在书中,詹姆斯把人分为两种:一是初生的人,一是重生的人。初生的人从不怀疑,他们懵懵懂懂,自信而内敛,常常身处宁静之中却浑然不知。他们认为事情总是向着最好的方向发展,他们不会把偶尔的不幸放在心上,他们也不会以此为然。这些人活得非常单纯,从不去思考自己的人生。在漫画家的笔下,这些人脸上总挂着傻乎乎的笑,是《纽约客》漫画版上的常客。

詹姆斯将自己划归为重生的人,对这一群人,他做了生动详尽的描述:他们深感危机重重,为道德沦丧的世界而痛苦;他们觉得自己可以一分为二,可以站在跷跷板的一头,于是他们的心灵被撕裂成了两半。用“常人”的眼光来看,他们是“病态的人”,欠缺生活的能力,常常被内心的不稳定和生活中的负面因素撕裂,困苦不堪。在漫画家的笔下,这些人神经兮兮、缺乏安全感,很像《史努比》里的查利?布朗,屡战屡败,但从未停止过努力。

那么,这类重生的人,他们对苦难和阴暗面如此敏感,是否意味着缺乏灵性?他们感到绝望是否表明自己已一败涂地?不!掷地有声的答案回荡在数千年的智慧之中,人们坚信:在挣扎的痛苦里,我们更能看清自己;我们的失败孕育着成功;我们只有到过深渊,才能体会出高山的宏伟。人不是神,我们只有接受自己的支离破碎,才能期待心灵的痊愈?成就健康的心智。只有经历过黑暗的人,才能真正地欣赏光明;只有经历过风雨,才能看见彩虹。

失望能让我们恢复心智;心碎之后,我们的心智会更加完整。在经历悲痛、绝望和眼泪的过程中,我们的哀号不是表明逃避,而是表明最大限度地接受。接受是灵性觉醒的开始。西班牙哲学家乌纳穆诺说:

“庙宇的神圣,在于它是一处人人都能进去哭诉的地方。不错,我们必须学会哭诉!这才是最高的智慧。”

哭诉使我们在无助中接纳了自己的不完美,哭诉使我们的心灵变得完整,哭诉之后,我们的心会感到宁静和平和。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都有问题,不过,有问题并不可怕,因为这就是我们的本质,我们是人,是人就有局限,就有缺点,就不完美。我不完美,你不完美,他不完美,不过这没关系,真的没关系。只要我们将悲剧和绝望看做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感受,那么,我们就能在支离破碎时,唤醒自己的灵性,感受到平和与宁静。

戒酒者协会的经验表明,只有在这种不完美里,我们才能从缺憾中求得祥和与安宁。灵性的觉醒不是开始于孤高、教条、独断专行,而是开始于心襟开阔、可以质疑、能够自嘲。灵性觉醒就是寻找回了最真实的自我,而这一切都应从承认和接受自己的阴暗面和不完?开始。大心理学家荣格说过:“上帝创造了人,而人却想成为上帝,这是一切心理疾病的根。”要让灵性觉醒,我们就应与人的这种狂妄追求做不懈的抗争,我们要大声疾呼:“醒醒吧!人啊,请停止扮演上帝!”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