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想获得行动的自由、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与活力、心灵的平静以及成长的能力,那么,我们就必须学会慢下来。无论匆忙的代价有多么诱人,我们都承担不起,因为这代价是我们的生命。说到这儿,我又想到了梭罗的隽语:“我可没时间匆忙。”
但就算嘴里这么说,并在保险杠上贴上“前面是个慢性子”,那也还是不够的。我们要对付的是根深蒂固的行为模式和长久形成的习惯。我们需要制定策略,脚踏实地,做好长期斗争的准备;一旦起步,收益就会越来越大。改变习惯,放慢身心,这些都是我们的责任。
具体的步骤之一是早些起床。不早起的话,你又怎么能避免匆忙呢?有几件事是必须在开工之前做的:你需要沉思、吃早饭、刷牙洗脸,等等。要是在十一点醒来后再实施放慢计划,那就根本做不成任何工作了。
因此,要尽量早起。乡间的清晨具有无可比拟的美:凉爽的空气,特殊的光线,花朵和蛛网上结着露珠,微风与小鸟相互伴随,齐声吟唱。城里的万物也正处于最佳状态,四周宁静,充满机会。华兹华斯 甚至在城市的清晨中看到了美:
瞧这座城市,像披上一领新袍,
披上了明艳的晨光,环顾周遭:
船舶,尖塔,剧院,教堂,华屋,
都寂然、坦然,向郊野、向天穹赤露,
在烟尘未染的大气里粲然闪耀。
起床后,在某个固定的时刻开始沉思,这样就能使之成为类似条件反射的行为。就像许多人在午饭时刻感觉饥饿,心灵也会在清晨时分渴望沉思,它会想花上三十分钟,让自己静一静。你可能觉得这是一种夸大的主张,但藏在习惯后面的反射不会说谎!我们可以训练身体,使其自动去做对身体、心灵和精神有益的事;就像我们现在常常不由自主地去做对它们有害的事一样。
沉思结束后,如果起得够早,那么还有时间走进餐厅,和家人或朋友同坐,说几句充满爱意的话,悠闲地吃顿早餐。要享受食物的滋味,你就得学会慢慢来。看看那些吃了就跑的人吧——附近有家餐馆就叫这名字:“吃了就跑”,我可不打算进去。东奔西跑就够糟了,用餐后奔跑简直就是给消化系统找麻烦。但据我猜想,还是会有不少人这样自找麻烦,因为到处都能看见那种一小卷一小卷的抗胃酸片像糖果一样摆在柜台上出售。
我从没在印度听说过有什么叫“吃了就跑”的餐馆,但现代生活还是以其他的方式留下了印记。我们那儿有种奇怪的现象——提供“火车餐”,我希望各位永远不会有那样的经历。印度的火车在驶入车站时提供餐饮,你有大约二十分钟的时间来用餐。送饭的人就站在你身边,看着你吃,因为他担心托盘会和你一道上路。他观望,他等待,你要明白,只要铃声一响,不管你吃完与否,他都会把托盘一把抢去。乘客们吃得狼吞虎咽,每咽一口就看一眼表,然后又急忙夹起些饭菜塞入口中。他们的意识被托盘和手表拆成了两半。
人们之所以会忘事,往往不是因为记性差,而是因为匆忙。在学校里,当导师要求上交论文时,总是会有记性差的人说:“哎呀!没带在身边!”——还会无力地加上一句:“一定是放在另外那辆车的后座上了。”事实上,就在他们四处扑腾着准备离家时,他们并不在那里。狂奔疾走的身体还是你认识的那个人,但心灵已经离开现场。当你离开家门,准备工作、出差或旅行,最好先放慢脚步,花个几分钟在心里清点一遍行李,确保需要的东西全都带了。你曾和这样的人同行过吗?你们已经离家两三里,他突然一拍额头或呻吟一声,说他忘了带某件东西。遇到这种状况,你们要么转身回家——但重新出门总是不太有趣——要么拨个电话,制订个复杂的计划取回物品;要么干脆空手上路。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你的同伴想通过匆忙出门来“节省时间”。
早做准备不就好了么!那样就不会顾不上礼貌、在最后一刻闯进目的地了。为什么不提前十分钟赶到办公室、商店或教室,提早获悉别人的情况呢?和收发室里的人聊聊天,跟维修部的员工说几句话,他们很可能会告诉你一些趣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