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三十岁,被时间强行变为“大人”(1)

三十岁的心理学 作者:金惠南


每天,我们都在一点点消耗上天给予我们的这段叫做“人生”的时间。就这样,那些已经消耗掉的时间在我们身上点点滴滴累积了下来。我们把这个累积下来的重量叫做“年龄值”。

生活是“吝啬”的,吝啬到你刚好能数清自己年龄的时候,就得为自己的年龄付出代价。如果你跟弟弟吵架,就会听到父母说,“做哥哥就要有个做哥哥的样子”;如果还想像童年时一样嬉闹玩耍,就会听到有人说,“你都多大了,还疯疯癫癫的,像个孩子”。总之,只要你做出任何一点稍嫌幼稚的行为,就会有人绷着脸对你说,“跟你的年龄不相称”。说话做事要和年龄相称,这就是生活赋予我们的“年龄值”。

面对“年龄值”,你心里难免会抱怨:为什么要这样呢?又不是我想长大才长大的。我根本没有要求过长大,是时间它随意地把我带到这里,把一些东西强加给我,之后又逼着我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都要与这个年龄值相称。

这种感觉在三十岁的时候最为明显。如果一个人只是被时间强行推到这个三十岁的边缘,被迫接受现实的安排,而不是真正地从内心中成长起来的话,这段时期就会成为他们倍感挣扎和矛盾的时期。因为你已经开始进入义务比权利大的时期,生活的重担开始渐渐压上肩头。

“年龄值”,其实是周围人对你的期待值。一直供你吃、供你住、供你穿的父母,看你成年了,就要求你说话做事与自己的年龄相称。这时的年龄值就是父母对这个年龄段的你的期待,期待你在各方面成熟和发展。

人们经常说,“孩子要有孩子样,大人要有大人的样”。怎么区分孩子和大人呢,不光是看他年长还是年幼,而是看他的行为方式究竟是以自己为中心还是以现实为中心。换句话说,按照快乐原则行事的是孩子,按照现实原则行事的就是大人。所以,孩子如果想做什么事情而忍住不做,对现实的种种情况考虑得太周全、太有所顾忌的话,就会被说成是“小大人”。相反,如果大人把现实抛到脑后,一心想去做什么事情的话,就会被看做是“不懂事的孩子”,被认为是“幼稚”。

因此,小孩子会把一切以“现实”为中心的大人想成凡夫俗子,认为他们是一群没有梦想、不懂浪漫、只关心现实的毫无趣味的人。大人呢,也被自己的年龄值压迫着,感到十分困惑。既然已经到了一定的年龄,就要顺应现实,不然就会被说成是与那个年龄不相称;可是,忠于现实的话又会被说成凡夫俗子。可见,对大人而言,正确对待周围人对年龄的期待值是多么重要,否则,就很容易迷失自己。

也许更年轻一点的时候,你也会鄙视大人们“太现实了”,可是到了三十岁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被推到了现实面前,也要变成自己从前鄙视的“凡夫俗子”了。这种改变会狠狠敲击着你,因为从前一直都自以为是有梦想、浪漫、有趣味的人,现在却不得不向现实低头。这是一个梦想和现实最容易发生冲突的敏感期。当你从凡事以快乐、梦想为追求的“孩子”变成一个为生存苦苦挣扎的“俗人”,首先就得经历深刻的自我失望。因为,这时你将看到与小时候的梦想完全不同的现实,以及不符合自我期待的自己。假如你怀揣着“财富与成功”的梦想,这时你会发现,等待你的是弱肉强食的冷酷现实;假如你怀揣着“自由与平等”的梦想,这时你会发现,等待你的是充满贪欲、嫉妒,充满竞争的现实。如果不适应这个有着冷酷和不合理现实的环境,人随时都可能成为人生的失败者,被按照既有规则运转的社会抛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