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追逐心灵的阴影(1)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作者:(美)黛比·福特


只要是人,就会不完美

心灵的阴影包括了许多层面:胆怯、贪婪、恼怒、自私、懒惰、丑陋、轻浮、脆弱、报复心、控制欲……总之,那些存在于我们身上,而我们又往往极力掩饰和压抑的特质,全都属于阴影的范畴。

这些特质并不会因为我们的否认而消失,只会在潜意识中隐匿起来,悄悄影响我们对自己的认同感。当我们偶然接触到自身阴暗面的时候,第一反应往往是想要逃避,想撇清与这些“消极”特质的关系,哪怕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也在所不惜。然而,恰恰是这些特质最需要我们关注,因为它们可以给我们带来最宝贵的收获。

如果我们故意忽视“消极”特质的存在,它们就会尽量唤起我们的注意,当我们的注意力稍微松懈的时候,它们就立即从潜意识里重新浮现出来。为了压抑它们,我们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而这种付出完全没有意义。

诗人罗伯特·布莱(Robert Bly)把阴影形容为“每个人背上负着的隐形包裹”,我们在长大成人的过程中,会把越来越多的东西塞进包裹里。布莱认为,在生命的前几十年里,我们总是努力想把包裹填满,而在生命的后几十年里,又会努力把包裹清空,减轻肩上的负担。

大多数人都对自己内心的阴暗面感到恐惧,不愿正面以对,殊不知,只有拥抱心灵的阴影,找回完整的自我,才能获得真正充实幸福的生活。把“知识”和“经验”混为一谈,或许是信息时代人们最大的误区。我们往往觉得自己“知道”某件事情,于是就不愿去切身体验。对内心阴暗面的探寻,并不是知性的活动,而是用心去体验、去感觉的过程。许多人参加过心理培训课程之后,觉得自己已经什么都知道了,但是他们并没有用心去体验自我,所以也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收获。要追求光明,就必须体验阴暗;要追求自由,就必须体验完整的自我。这样的体验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长期的、连续的。不管你承不承认,既然你是人,内心就必然有阴影。如果你自己意识不到的话,不妨问问你的家人、朋友或是熟人,让他们把你心中的阴影指给你看。我们总以为自己可以把阴暗面掩饰得天衣无缝,但是那些被我们刻意压抑的特质,总能找到机会显露出来,让周围的人们看见。

承认和接纳完整的自我,意味着平等对待自己的每一项特质,既不刻意彰显,也不刻意压抑。单是大声说出来“我知道我的控制欲很强”并不够,我们还必须了解控制欲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接受它的馈赠,用包容的眼光来看待它。

很多人以为,天赐的东西必然是完美的。实际情况则截然相反。要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就必须拥有完整的自我,而完整是美与丑、善与恶、积极与消极的调和。只有接纳了自己内心的阴影,我们才能得到它的馈赠,这就是荣格所谓“金子总是隐藏在暗处”的含义。

我们都需要恨

我小时候常听大人们说,世界上的人可以分为好人和坏人两种。像大多数孩子一样,我总是努力表现自己“好”的特质,把那些“坏”的特质掩藏起来,不让爸爸妈妈和哥哥姐姐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人进入了我的生活,我需要掩饰的东西也越来越多。

夜里,我常常辗转难眠,反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天生是这样一个坏孩子?为什么我有这么多“坏”的特质?我替哥哥姐姐担心,因为他们也有许多“缺点”需要克服——假如他们不小心让这些“缺点”表现出来的话,就会受到斥责。大人们告诉我,罪犯之所以被关进监狱,是因为他们身上有许多缺点。我很害怕有朝一日,我也会因为自己身上的缺点而被关起来,只能透过铁窗看着外面的亲人。所以,我下定决心,要把自己所有的缺点掩藏起来,哪怕说谎也在所不惜。我以为,只有表现出完美的形象,我才能获得周围人们的爱。所以,每次忘记刷牙之后,吃多了零食之后,跟姐姐打架之后,我都会说谎。等到我长到三四岁的时候,说谎已经成了家常便饭,我甚至意识不到自己已经开始欺骗自己。

总有人对我说,不要生气,不要自私,不要小心眼,不要贪得无厌。不要,不要,不要。我越来越觉得我一定是个坏人,因为我有些时候会小心眼,有些时候会无缘无故生气,还有些时候就是忍不住要吃零食。我觉得,将来要想在社会上生存下去,我必须彻底改掉这些“缺点”。于是我就开始努力。努力的结果是,我逐渐淡忘了这些“缺点”的存在。淡忘的结果是,它们成了我内心中的阴影。

等我长到十几岁的时候,内心的阴影已经在潜意识中埋藏得如此之深,以至于我整个人都变成了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出来。在压抑“缺点”的同时,我也压抑了与它们对立的那些优点。我感觉不到自己的美,因为我花了太多的精力掩饰自己的丑。我无法以自己的慷慨为荣,因为这慷慨不过是掩饰贪婪的幌子。我撒谎欺骗别人,也欺骗我自己。我与我的内心世界完全断绝了联系。

我花了太多的精力来掩饰自己的缺点,所以对于那些不小心把缺点暴露出来的人,我总是十分鄙夷。我变得越来越愤世嫉俗。在那时的我看来,世界上根本没有好人,所有人都是坏蛋,整个世界就是一个糟糕的地方。我觉得我遇到的一切问题都是因为上天的不公,因为我生在了错误的家庭,遇见了错误的朋友,生活在错误的地方,去了错误的学校念书。总之,我的痛苦都是由我自己无法把握的因素造成的。“如果我生在富贵人家,住在欧洲,去寄宿学校上学,如果我有很多钱,愿意买什么衣服都可以,那我就永远不会遇到任何麻烦。”我常常这么想。

我掉进了“如果”的陷阱——“如果这样”,“如果那样”,我就可以怎样怎样。这当然无助于问题的解决。什么样的幻想都有破灭的一天,到头来我才发现,我只不过是……是我自己而已——自私、难看、暴躁、尖酸,无论从哪方面看都不完美。我花了十七年时间,才终于认清了真实的自己。而要接受这个真实的自己就更困难了,直到今天,我仍然在努力。

我们之所以要接纳和包容内心中的阴影,为的是找回完整的自我,结束生活中的痛苦,让自己不必再欺骗自己,也不必再欺骗整个世界。现代社会经常会给人一种假象,似乎只有“完美”的人才能得到幸福。许多人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损失惨重,却总是难以如愿。为了装出一副完美的样子,我们的身体、精神和心灵都承担着重压。我遇到过许多为病痛、失眠、抑郁症和人际关系问题所困扰的人,这些人从表面上看来都很“完美”——从不对别人发脾气,从不做任何自私的举动,甚至祈祷也是为了别人。其中的一些人患上了癌症,却不知道为什么,只能抱怨上天不公。其实,这些人并不是没有愤怒、私心和欲望,只是这些东西受到的压抑太严重,在他们的潜意识里隐藏得太深,以至于他们自己和别人都无法意识到其存在。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要求他们先人后己、无私奉献,因为“这才是好人应该做的”。结果,在努力做“好人”的同时,他们逐渐丧失了完整的自我。对于这些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从这种状况中解脱出来,重新认清自己。他们需要学会原谅自己,允许自己在适当的时候表现出私心和欲望,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建立起真正的自尊和自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