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青灯孤影读伤寒

神医这样看病 作者:罗大伦


青灯孤影读伤寒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黄元御是怎么开始学习中医的吧!

他首先去书店买来了一本《伤寒论》,放在桌子上就开始读。黄元御是什么人啊,不但国学功底厚,而且绝顶聪明,所以就信心满满地以为就此可以学会中医。

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基础好的学生,在《伤寒论》面前还是败下阵来。

黄元御自己说的,刚一看《伤寒论》的时候,几乎完全看不懂:这,这都说什么呢?张仲景老师的这些话怎么一句都看不懂啊(讵读仲景伤寒,一言不解)?

这下傻眼了,没想到上来就碰了钉子,天啊,难道《伤寒论》这么难学吗?可人人都说这是医学的基础啊,怎么这上来就这么难呢?以后这还不得更难学?

要搁一般人,见硬就回了,毕竟自学是一种特费工夫的学法儿。过去学医一般都是先跟着老师出诊,看若干日子以后,有个耳濡目染了,心里对这些名词熟悉了,老师再给慢慢地讲理论。

但是不知道各位发现了没有,我写过的好多大师还真不是那么跟着师傅学出来的,真正的大师似乎多半是自己憋出来的,然后才去跟老师学,这个特点很值得研究。

我们的黄元御同学也真是个牛脾气,还是不想去找师傅,要接着自己憋,但是毕竟人家是学国学出来的,知道学习方法,所以就采取了一个很好的策略,就是去书店,把所有能够见到的注解《伤寒论》的书都买回来,碰到一个问题,就挨本书的翻,看看这位古人是怎么理解的,看看那位是怎么理解的,这就好比是找了很多的师傅,有了问题就挨个师傅的问。

到底买了多少本《伤寒论》的参考书呢?买了至少几十本,也有可能是上百本(纵观近古伤寒之家数十百种)。

各位,这就是人家的学习态度,黄元御为什么后来成就那么大啊,人家学习态度太好了!诸位看官中有学中医的可以比较一下自己的藏书,看看现在读书条件这么好的情况下,您的《伤寒论》的参考书是否能和黄元御有得一比。

您再想象当时的情景吧,可谓是蔚为壮观,只见我们的黄元御同学手里捧着一本《伤寒论》,旁边放了一堆的参考书,看一句《伤寒论》,就狂翻一通参考书。

就这样,废寝忘食,苦读了三年。

就这么一本薄薄的书,整整读了三年,这种用心的确是够专一的了。

那么,结果如何呢?

结果是:还是不懂!

黄元御最后把书一合上,不禁长叹一声:这也太难了!

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岁历三秋,犹尔茫若,仰钻莫从”。

估计有朋友该疑惑了,这不可能吧,《伤寒论》我们一读可就读懂了,没有那么难啊。怎么号称学冠一时的黄元御居然这么笨?

我给各位解释一下,不是黄元御笨,您能明白的内容黄元御当然能明白,人家黄元御是对自己要求得太高了,他所说的懂,那是要融会贯通,要把整个《伤寒论》吃透。

反正当时黄元御是觉得自己距离要求差得太远了,甚至产生了这样的疑惑:是不是我们就达不到张仲景先师要求的水平了?

于是他对自己很是失望,最后干脆就把书合上,叹了口气:“唉,我这辈子到底能不能领会到《伤寒论》的灵魂呢?”

怎么办呢?黄元御决定暂且抛开这件事,先放松一下,看看别的书。

在放松的这段日子里,黄元御到底看什么书我们就不清楚了,总之没有任何的记载。等到公元1737年,其实就是转过年来的春天,黄元御重新翻开了《伤寒论》,开始再次凝神研究。

这个时候,黄元御的心已经完全的安静了下来,他自己描述当时的情景是:“又复摊卷淫思。日落神疲,欹枕假寐。时风静月白,夜凉如水,素影半床。清梦一肱,华胥初回。”

可见当时黄元御处于没有任何人打搅的环境中,他将自己完全融入到书里面,他无时无刻都在思考着,甚至在梦境中,都会遇到思考的问题。

这说明黄元御当时进入了一种境界,一种人和书完全一体的境界。

在这种学习状态里是最容易出成果的,这里面没有任何神秘的地方,就是一个道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最后,出现什么结果了呢?

终于有一天,黄元御在思考的时候,突然心里灵光一现,然后就豁然开朗了,原来是这样啊!按照他自己的说法是:“恍然解矣!”

不用我说各位也知道了,黄元御终于对《伤寒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使得他在研究《伤寒论》方面一直站在很前沿的位置,直到今天,我们在提到研究《伤寒论》的流派时,还会经常提到黄元御。

写到这儿,我感觉黄元御的学习方法有点像徐灵胎,也是拿着参考书自个儿学,然后开始批注这本书。

黄元御也是,当时豁然开朗以后,他觉得以前别人注释的都不够完善,于是就想自己写本注释的书。

结果,他立刻就开始写书了。

这本书叫《伤寒悬解》,当时只是打了草稿,然后由于生活动荡,就没有写下去。十年后,这本书在黄元御的手中被完成,并成为中医史上研究《伤寒论》的一本重要著作。

我曾经告诉过各位,这个《伤寒论》就是中医临床的基础,每个中医开方子都会从这本书里面找到灵感,自打这黄元御把《伤寒论》给吃透了以后,他就有了去进行临床实践的底子了。

只不过这个底子打得也太费时间了,一本书折腾了这么长的时间,这要是搁现在,很多没有耐性的同学早就放弃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