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八、作为耶稣之历史投影的迈克尔·杰克逊(2)

摇滚时代 作者:沉睡


通过对耶稣的历史形象、精神形象及一系列后世对他的音乐印象、绘画印象、雕塑印象与文本印象所交织而成的多重心灵印象的回顾,我们发现杰克逊与耶稣之间的确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

首先,两者都决心要拯救世界,杰克逊虽然不像耶稣那样明确地昭告世人即将来临的末日世界,但周遭世界在杰克逊的眼中,也至少是危机四伏并布满浓重的阴霾的,苦难、战火、不平、饥饿、精神赤贫、道德沦丧、全球沙漠化、种族灭绝与动植物种属的递减,所有这些在杰克逊看来充满着巨大的危机,潜藏着巨大的险情,世界已跌至灾难深重之境。缘此,杰克逊意欲像耶稣那样去拯救世界,改写日益沉沦着的世界文明。既然《拯救世界》这一作品能化为杰克逊千百首音乐作品中的两个代表作之一,并为世人所广泛认同与欣赏,那就说明在现实中、在当下的确存在着一个亟待拯救的世界。假如当今世界和谐美满、秩序井然、欣欣向荣、生机盎然的话,那就不存在一个被拯救的严峻问题,既然这一严峻无比的问题被严峻无比地提出,那就说明它业已成为了一种全球性的社会共识。

不言而喻,世人对世界的认知一般有两种印象,从而在世人心目中一直存在着两个世界,一个是经过了层层过滤后的、被粉饰的世界;另一个是未经过滤的原始而真实的世界。随着信息与传媒的日趋发达与完善,世人也越来越有机会能及时感知到一个不加掩饰的、较为真实的世界,这个不加掩饰的世界露出的面容越多,所暴露的问题便会越严峻,越令人反思。事实情形是,建立在现代化与信息化基础之上而今这一波全球化时代的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们,总是在竭尽所能地不让世人了解到与之伴随的巨大副作用之一面、乃至显露着毁灭性的一面。这个时候,就需要有音乐、诗歌、文字、电影(像《2012》、《后天》、《天地大冲撞》等)等艺术形式及时地去警醒世人,去暴露危机、去预言末日、去呈现末日,以引发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全面反思和深刻反省。

在这个意义上讲,杰克逊的不少音乐作品与思想非常具有时代价值,非常富于前瞻性。譬如,杰克逊在《地球之歌》这一音乐作品中,就曾撕心裂肺地向神力、向大地之母呼号道:“哭泣的人们呢?先知亚伯拉罕呢?重蹈那毁灭之覆辙吗(难道让毁灭再轮回一次吗)?”杰克逊的确乃为这个时代的伟大先知,他甚至有时也将自己扮作了近乎救世主的形象(此形象以至于还曾当众引发过一次抗议)。问题在于,这个世界需不需要有一个真切生动的救世主的存在?假如危难的社会语境和日益显呈着某种末日感的世界,的确需要一种力量去拯救的话,那么,世人便不妨赋予一个新的救世英雄来扮演和担当这一时代所急切渴盼的历史角色。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