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利于促进金融业的国际化
货币的国际化会使本国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从中受益。各国银行在经营本币时无疑天然地具有比较优势,因此拥有国际货币可以促进货币发行国金融业的发展,扩大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和业务量,扩大金融部门的服务收入、贷款收入与投资收入。
人民币成为国际支付结算手段,能使外商更多地通过中国金融机构结算,这在进一步方便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同时,还能进一步促进我国金融机构的国际化。
我国商业银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采用两种操作模式,即代理模式和清算模式。代理模式是指中资银行委托外资银行作为其海外的代理行,境外企业在中资企业的委托银行开设人民币账户的模式;清算模式是指在中资银行境内总行和境外分支行之间进行的业务,即境外企业在中资银行境外分行开设人民币账户。无论哪一种操作模式,都可以为商业银行带来收费业务和资产业务的增加。此外,由于外资银行手中没有人民币,它们需要中资银行为其提供人民币,中资银行还可以由此获得汇兑收益。而当境外企业获得大量人民币之后,中资银行也可以针对其经营理财业务,获取中间业务收益。
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可以说是我国金融开放的一个最高阶段,有助于提高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能力,加强对货币供应量的调节,推动人民币资金市场建设、公开市场业务开展和利率市场化步伐,建立符合市场需求的银行体制和金融市场体系。在这样一种高度开放的金融环境中,外资银行和金融机构会不断涌入,其经营业务范围也会不断扩大,同时我国银行业也会走向世界,这就在资金、业务品种、服务手段以及利率和汇率风险管理等方面对我国银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势必促进我国银行业的经营管理体制发生变化。
另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后,更有利于中资银行研发新产品,拓展新业务。目前我国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不足千种,而世界上货币主导国家的金融产品都多达几千种,美国甚至超过1万种。金融产品的多少是与一国金融业的开放程度或国际化程度密不可分的,因此,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中资银行会在金融产品创新方面迎来更多的机会和空间,中资银行的金融创新势在必行,并且任重而道远。
当人民币资产交易可以进行规模交易并且海外市场上人民币相关交易是最终结算时,必然对中国金融市场的效率和市场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以一种外力的形式促进市场深化。当然,这个市场应当能够成为国际流通的交易中心,并且按照市场规则运行。这是因为,如果人民币能够在更为广泛的区域内通用并增强便利性,那么无论是在一般市场还是离岸金融市场,人民币资产的相关交易都将活跃起来。这对培育和发展中国离岸金融市场,对丰富人民币计价资产品种、扩大境内金融市场深度,乃至对本土金融机构国际化和金融创新来说,都具有积极意义。
此外,人民币国际化可促进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培育和发展。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海外对人民币的需求有所增加,为非居民进行人民币投资或筹资提供资金手段的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出现和壮大将成为必然。借助人民币离岸市场这一平台,人民币国际化不仅有助于形成一个完全市场化的人民币利率指标体系,而且可以为国内的外汇市场调节提供参照,并带动中国与亚太地区经济的深度合作。
有利于与港、澳、台经济互动
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推动大陆与港、澳、台的经济合作,推动大陆—港—澳—台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使大陆、港、澳、台在经济上成为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整体,这将有利于消除汇率波动,节约交易成本,增强两岸四地共同抵御国际金融风险的能力,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并形成人民币国际化促进中国货币统一、中国货币统一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良性互动局面。
我国政府应该降低居民出入境的门槛,鼓励我国居民到境外旅游、求学、工作和从事各种经济贸易活动。首先,可以考虑降低我国内地居民进入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门槛,扩大我国大陆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经济贸易往来。在此基础上,可以考虑把我国的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建成一个统一的经济体,即形成所谓的“大中华经济圈”,这样有利于促进人民币被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居民接受;其次,可以考虑降低我国居民进入我国边境国家的门槛,扩大我国和边境国家的经贸往来;最后,降低我国居民进入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门槛,使我国参与的国际经济活动的范围逐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