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民币国际化有何风险(2)

世界的人民币 作者:孙兆东


其次,人民币国际化后将使国家的宏观调控增加难度。人民币国际化后,国际金融市场上将流通一定量的人民币,人民币在国际间的流动可能会削弱中国人民银行对国内人民币的控制能力,影响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的效果。比如,当国内为控制通货膨胀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而提高利率时,国际上流通的人民币便会择机而入,增加人民币的供应量,从而削弱货币政策的实施效应。

人民币国际化的某一阶段有可能引起中国的通货膨胀。因为,当人民币国际化以后,由于人民币成为国际间经常使用的计价、支付和储备手段,因此国际上对人民币的需求量将会大幅度上升,在这种大幅增长的需求的推动下,我国人民币的发行量可能会大量增加,从而有可能形成通货膨胀的潜在压力。同时,由于利率与国际市场相连,资本流动特别是游资会影响人民币利率和汇率的稳定。

人民币国际化可能使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遇到一定困难。在人民币没有区域化、国际化的情况下,不管中央银行投放多少基础货币,它都只是在我国境内流通。而当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以后,便有相当部分是在境外流通,这部分流出境外的货币虽然暂时对国内物价不发生作用,但其准确数据难以掌握,其数量增减也难以为货币当局所控制,这就必然会增加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控难度。一旦条件成熟,这些境外人民币又可能大量回涌,从而影响国内货币流通和币值的稳定。此外,在人民币国际化的情况下,由于取消了对资本流出流入的限制,本国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连成一体,资本可以自由进出中国国境,因此,也会使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受到削弱。

第三,国际货币作为本国货币和作为国际货币的两种职能有时候会发生冲突。货币国际化之后,本国货币与国际金融之间一体化程度将增强,这样,国内的货币政策将面临更加严重的“内外均衡的冲突”问题。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不时发现在实施国内货币政策时会受到国外本币持有额“突出”的钳制。例如,美国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当其经济生活中出现通货膨胀时,采用提高利率的货币政策进行调节,结果境外美元回流,国内美元增加,货币政策失效;当国内通货紧缩时,采取降低利率的政策,结果美元外流,国内货币减少,货币政策失效。

第四,人民币国际化对国内经济持续增长可能也会产生其他某种负面效应。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就业压力长期存在的国家,因此,为了缓解就业压力、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必须在扩大内需的同时不断拓展外需。而人民币国际化的最终目标是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作为储备货币,人民币必须能够为其他国家提供国际清偿力,这就要求我国国际收支必须保持逆差,否则其他国家将会断绝人民币储备的来源。但是,国际收支长期保持逆差就意味着出口的减少和进口的增加,其结果必然会是外需的减少和国内部分市场的丧失,这对增加国内就业、保持国内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显然会形成一定的负面效应。

第五,人民币现金的跨境流动可能会使走私、赌博、贩毒等非法活动增加,而且这些非法活动中出现的不正常的人民币现金跨境流动,一方面会影响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另一方面也会增加反假币、反洗钱工作的困难。

总之,在主权国家体制之下推进经济全球化,我们将长期面对一些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这些矛盾从根本上决定了出现国际金融动荡与危机的可能性。目前所能设计的国际货币体系总是存在缺陷,不存在一劳永逸、十全十美的国际货币制度安排。这是经济全球化的代价,也是我们改革当今国际货币体系时需要预先知道的。当然,两个悖论说的是对国际货币体系基本架构的制约条件,在基本架构之下,可以有所作为之处还是很多的。比如,推动经济结构的平衡发展,制定严格的金融监管规则,提高民营部门和政府财政的信息透明度,推广恰当的国际会计标准和评级方法,促进良好的公司治理与稳健经营,等等。

尽管一国货币国际化会给该国带来种种消极影响,但从前面所言及的长远利益看,人民币国际化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利益整体上远远大于其成本。美元、欧元等货币的国际化现实说明,拥有了国际货币发行权,就意味着将获得制定或修改国际事务处理规则方面的巨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

因此,可以预见,在人民币实现国际化的过程中必然会引发一系列的积极与消极的影响。对于积极的方面,我们应该多加利用,而对于消极的方面,既然有些情况可以预见并且必然发生,就应该对这些因素都加以考虑,努力将消极的影响降到最低。既然人民币国际化存在两面性,那么,在人民币已经迈上国际化征程的今天,客观认识人民币国际化的这些利弊,才能未雨绸缪。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