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同一个货币的设想

世界的人民币 作者:孙兆东


实际上,对“同一个货币”的期待并不是个别网友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经济学家们对此已早有研究。

1961年,“欧元之父”蒙代尔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文章,提出了著名的“最优货币区”理论。所谓“最优货币区”指的是地理相近的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组成一个对内实行货币联盟、汇率固定,对外实行浮动汇率的经济区域。蒙代尔进一步解释说,生产要素尤其是劳动力高度流动的几个国家或地区可以组成使用单一货币的最优货币区。

在这一理论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初,艾默生和格罗斯提出了“同一个市场,同一种货币”的思想。他们认为,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市场驱动的货币竞争已经改变了货币关系的空间组成,国家的货币垄断权遭到质疑。一个货币区的货币选择本质上应该由市场来决定,货币区的范围由实际的货币交易网络来划分。此时,货币作为一种交换工具和价值工具,才开始真正服务于市场,而无论这个市场有多大,涉及多少个主权国家,只要是一个统一的市场,包括要素流动不受限制等条件,那么单一货币就是最佳选择。

如果全球经济一体化按现在的速度发展下去,整个世界形成一个统一的市场并非是件不可能的事,而照此推断,世界的单一货币化也完全能够实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货币”并不只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当周小川在2009年G20峰会前提出“超主权货币”的建议时,很多人抨击说现在提出这个设想为时过早,没有任何现实意义,或者认为这只是乌托邦,实现的时间遥遥无期。然而,笔者却不这么认为。当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构想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时候,世界上还未有这样的实体国家存在,但是他们从理论上构思,从逻辑上探讨,最终为部分国家指明了一条通往光明的道路,中国就是其中之一。理论是来源于现实但又高于现实的,因此它能指导现实、指明未来发展的方向,这就是理论的作用。人们刚有一种新的想法就被现实打压或者否定,那么理论还如何发展?当所有人都在关注脚下的路时,有人偶尔抬起头来看看远方的路该怎么走,即使他们有不同的意见与看法,但只要存在合理性,那些只关注脚下之路的人就应该认真倾听,将这意见当作一种选择。

依笔者的推测,30年后人民币国际化将充分实现,全球主导货币为欧元、美元和人民币。伴随科技的进步和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的进程,届时三大主导货币的统一将被提上议事日程,全世界呼唤“同一个货币”的时代将到来。因此,从现在开始关注与讨论统一的世界货币并不会“为时过早”。

笔者预计,三大货币统一后,确定什么样的名称将会成为讨论的焦点。如称“欧元”,其地区代表性太强,不会为全球人所接受。如叫“美元”,其一个多世纪以来似乎已被刻上“富人和发达国家的钱”的印记,同时仍残留着区域性和国家性的痕迹。最终能被全世界最为广大的人民和国家所接受的应该就是“人民币”了,因为“人民的钱”才是全世界统一货币的最准确的涵义。

同一个货币体系下的世界经济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并且物质产品极其丰富。国家与国家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单独存在。人们结账、购物都用这种称为“人民币”的统一货币,而统一货币发行量的大小则由一个叫“人民银行”的世界银行来负责统筹。到了那个时候,很少见到纸质的货币,人们无论走到世界的哪个地方都可以自由使用电子货币来支付。金融业的研究者们不再每天研究货币汇率的变化,而是在研究“人民币”如何在全球范围内清算、调配与调度。

但是这个美好的愿景必须是在世界总体和平与稳定发展的条件下才能够实现。如果再次发生类似于上世纪两次世界大战那样的战争,人类的经济发展成果将会毁于一旦,更毋庸说形成统一的世界货币。此外,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监督制度还要日趋透明和完善,这也是实现梦想的必要条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