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七、口中有异味,责在脏腑

将中医进行到底:朱德的保健医生谈养生 作者:胡维勤


如果一个人口中经常有异味,别人就会认为他不讲卫生,并不觉得是什么大问题。但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则是“小事不小”,口中的异味往往是五脏六腑发出的警讯。

中医认为,口内的津液与心、肝、脾、肺、肾等脏器是相通的。健康的人口中一般是没有异味的,也没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如果口中出现了异常感觉和气味,则说明内部脏腑出了问题。

口中发苦,多为热症,是火热之邪内侵的表现,尤其是肝胆火旺、胆气上逆。《内经》中早有记载,如《灵枢?四时气篇》中说 “胆液泄,则口苦”,《素问?痿论》中说 “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热症患者除了口苦外,还会有口干舌燥、苔黄、喜冷饮、尿少色深、大便干燥等症状。此时,可选用黄连上清丸或牛黄上清丸等清火药物。但如果病人身体虚弱,则不可轻易服用上述降火药。

我有一位棋友,七十多岁,性格开朗,健谈好客,唯有一点让我难以接受,他一说话就会有一股难闻的异味“脱口而出”。我问他怎么了,他说自己口苦、咽干,早上起来尤为严重。我说给你开点中药吧。他说:“我不太相信中医,太慢,等不及,已经吃了一段时间的西药了。”一个月后,我们再次见面,他口中仍有浓烈的异味。我就问他:“是不是西药没什么效果啊?还是试试中药吧。”没成想他爽快地答应了,还露出“老小孩儿”的脾气,说:“行,要是你真给我治好了这口苦的毛病,我就把珍藏多年的象牙象棋送给你!”诊病过程中,我发现他两手脉弦、舌苔白厚、唾液旺盛,这是肝经湿热的征兆。肝和胆相连,胆是主导苦味的,由于它有湿热,就很容易疏泻失常而引发口苦。我先给他开了五剂去湿热的方子(以柴胡为主)。刚吃过两剂,他就说感觉从未有过的轻松,五剂药服完后他又自行配制了几剂,现在全好了,不再口苦。事后还真把他那宝贝送给了我,还口口声声说“服了中医”。从此,我们之间除了象棋之外又多了一个话题――中医。

口中发酸,西医认为是胃酸分泌过多导致的,常见于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等症。中医则更进一层,认为病根在肝胃不和、肝胃郁热,致使肝液上溢、胃酸过多。如果只是偶尔感到口酸,多是吃了不容易消化的食物或饮食过量,不用担心。如果经常口酸,并且伴有舌苔厚腻、打嗝时有腐臭味等症状,多是脾胃虚弱,可以服用一些保济丸或山楂丸。如果病人的口酸与胃酸上泛有关,同时还有舌头发红、胁肋疼痛等症状,多半是肝胃不和,这时就要以泻火、和胃为主。

有的人常常感觉口有甜味,甚至喝白开水也像喝糖水一般。中医认为这是脾胃有问题,多为脾胃湿热、热蒸上溢的外兆;少数为脾虚,虚火迫脾津上溢。这种症状久了就会发展为糖尿病,这一点《内经》中讲得明明白白,“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痹。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现代医学也证明了口甜是糖尿病患者和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的信号。糖尿病患者口中发甜是因为血液中含糖量增高,唾液中的糖分也会增高。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可引起各种消化酶分泌异常,当唾液中淀粉酶含量增高时就会出现口甜。

还有的人经常会觉得口中淡而无味,吃什么也不香,这多是脾胃出了问题。如果伴有胃部胀满、大便稀薄、脉细等症状,则多半是脾胃虚弱,治疗上应以健脾、和胃为主。如果伴有疲乏无力、大便稀软、舌苔厚腻等症状,并且不喜欢喝水,则多半是脾胃有湿,治疗上应以燥湿、和胃为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