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3:示意图,表明单个神经纤维和在微管两侧的水路运输系统,水路运输系统起到排水管的作用,因为它从周围汲取水分,因此制造了一个低粘度的区域。
*人体中的蛋白质和酶在粘度较低的溶剂中效率较高。细胞膜中的所有受体(接受端)都是如此。在粘度较高的溶剂中(在脱水状态下),蛋白质和酶的效率较低(对身体缺水的判别力可能也较差)。因此,水可以调节身体的所有功能,包括各种溶质的活动。“水是身体里的溶剂,它能调节所有功能,也能调节溶解在水中并在水中循环的溶质的活动。”这一新的科学真理(认知模式的转变)应该成为未来医学研究的基础。
缺水时,不仅人体的“内置”摄水机制会发挥作用,对体内的存量水进行定量分配的机制也开始发挥作用。它会根据预先确定的顺序向身体的不同部位供水――这就是“干旱管理”。
科学研究表明,受组胺引导和操纵的神经传导系统会活跃起来,激发从属系统,促进水的摄取。从属系统也参与水的分配和循环,把水从一个器官调配到另一个器官。从属系统用后叶加压素、血管紧张肽(RA)、前列腺素(PG)和激肽做媒介。由于身体内部没有随时可以提水的水库,只能通过优先配置系统对存量水或摄入体内的水进行分配。
有研究表明,在两栖动物中,组胺的生成量和储量都很低。组胺生成后,两栖动物一旦缺水,就会发挥作用。
神经传导组胺是用来规定和调节现有水量的,动物体内出现脱水后,组胺的产量和储量会大大提高――这就是所谓的干旱管理。组胺和从属它的前列腺素、激肽以及PAF(也是一种与组胺有关的媒介)――能调节和分配摄入体内的水分――它们碰到痛感神经就会引起疼痛。
前面讲述了“医学观念的转换”,提出了两个被人忽视的问题,第一,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会越来越缺水。与此同时,新观点否定了以“口干”为身体缺水的惟一信号的老观念。第二,当神经传导组胺的生成和从属的调水因子过于活跃,以至于引发过敏、哮喘和慢性疼痛时,应该把这类疼痛理解为缺水信号――身体因缺水发出的危机信号。只有“认知模式转变”了,我们才可能识别出身体缺水或局部缺水的各种信号。
新观念(新模式)表明,身体的慢性疼痛不应用受伤或感染来解释,而应当首先将它视为慢性缺水,什么部位疼痛,什么部位就缺水。医生首先应当考虑疼痛信号,先把它们视为缺水信号,而后再考虑是否采用复杂的治疗程序。非传染性的、“反复出现”的或慢性的疼痛应当视为身体缺水的信号。